大福村村部和五福广场
在淮阴区,棉花庄镇大福村的发展堪称传奇。党的十八大以来,647户村民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把一个原本在全区垫底的“后进村”,变成了项目扎堆、地里刨金的“尖子生”,还当上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
大福致富路,迈的是大步。当了10年村会计的胡海荣,见证并参与了大福致富大踏步的全过程。“起手第一招,整废沟、填废塘、除杂草、建创业点,招商引资上项目,”胡海荣说,短短几年时间,来了大大小小14家企业,涉及纸箱加工、牙具制造、车辆维修、家具产销、油气经营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项目进了村,村里没花一分钱,就建起了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不光解决了400多名劳动力就业,村集体每年还净得服务费20万元。
区里实行创业点、农民集中居住点、高效农业示范点“三点合一”,大福村“两委”又动起了脑筋,从村东到村西,流转土地1000亩,吸引大户和周边客商在村里发展蔬菜大棚,建桃园、葡萄园、采摘园、垂钓中心,把一个个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串成了线、连成了片,村集体赚服务费,每年增收40万元,300多名村民一起苦工资、拿租金,人均年增收上万元。尤其让胡海荣感到高兴地是,到了采摘旺季,来大福采摘的游客,每年不下10万人次,葡萄、桃子、草莓、石榴供不应求,采摘场面之火爆,谁见了都热血沸腾。
致富迈大步,集体有收入,村民口袋鼓。去年,大福村集体收入达350万元,是10年前的23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9000元。
“过去穷的时候盼富,现在富了还得想新招数,”提起今后的发展思路,村委会主任庄连明说,这几年,虽然村集体收入年年翻番,但民生改善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建2200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就花了280万元,村庄环境整治每年得花30万元左右,加上困难群众慰问、考上大学的发奖金等等,不卯足了劲不行。
村“两委”决定,今年一方面从垂钓中心下手,补“短板”、挖潜力,利用垂钓中心上的小岛,建农耕文化展示馆,办农家乐,带动老百姓参与到旅游产业,一起发“旅游财”。另一方面,采取整组试点、分步推进的办法,对村里500余户散居户分批实行集中居住,把被老旧分散的房屋分割的土地连成片,发动能人大户搞土地流转,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争取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庄连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