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企同行”荣获淮安2016-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中国江苏网1月18日淮安讯(田勇 盛杰)日前,淮安市司法局《“律企同行”工作经验全省全国推广》荣获淮安2016-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自2016年开展以来,淮安市司法局始终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打造“律企同行1+6+N”服务模式,采取有力措施防控企业法律风险,为众多企业解决重大难题,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发挥“一个平台”辐射作用。与国家高新企业苏州盛世十月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律企e键通”APP平台,拍摄“律企同行”微电影,以“法律求助,一刻不误”为目标,针对企业法律问题,建立15分钟响应机制,共性问题网上互动,个性问题私人订制。目前包括共有1136家重点骨干企业进驻平台,200名优秀律师、公证员在线服务,平台点击量超过1.2万人次。通过平台15天成功帮助某台企追回拖欠1年的1.5亿元货款。
发挥“六大中心”中枢功能。统筹全市六个“龙头”律师事务所资源,与台办、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委、工商联、淮阴师院等部门对接,采取挂钩服务模式,分类组建六大法律服务中心,开展服务竞赛,定期“晒实绩”。中心组织跨省维权,帮助神舟车业拿到拖欠7年的429万元拆迁补偿款;帮助协兴包装取得多年未解决的土地使用许可证和规划许可证,有效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创新“淮安十条”产品体系。创新九项免费、一项优惠的“淮安十条”法律服务产品。组织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力量,坚持主动作为、主动防范,通过法律体检、信息研判、集中服务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开发法律服务软件、法律体检、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等服务。51天成功解决影响高铁重大工程建设的问题,集体“会诊”助推敏安汽车企业拿下全国第五块新能源汽车牌照。推出“十条保障”服务机制。发挥党员率先、骨干培育、名所引入、绩效优先、标兵引领、优先推荐、典型宣传、会办研讨、末位淘汰、失信惩戒等十项服务保障机制作用,助推“律企同行”加快发展。
截至目前,“律企同行”服务团进企入户1543次,审核合同267次,开展法治宣传1508次,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856个,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6亿元。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领导和省政府分管领导现场调研,高度肯定。国家司法部、国务院台办发专刊向全国推广。
“今年,我们将全面强化‘律企e键通’平台应用,着力将服务范围从现在的1000余家企业扩展到5000家。2019年,‘律企同行’将实现企业法律服务全覆盖,让企业及员工共享‘律企同行’品牌建设成果。”淮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陈继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