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淮安 > 关注淮安 > 正文

0

淮安:四级河长上岗 改善水环境 重塑水生态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8-24 10:57:00

  中国江苏网讯 按照河长制全覆盖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肩负起“河长”职责,努力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有效整合部门力量、促进河湖水系治理,着力破解水危机、改善水环境、重塑水生态,开启了新一轮治河保水的壮丽行程。

  健全体系四级河长全覆盖

  据统计,从5月初至7月底,我市先后有12位市领导、78位区领导作为河长开展巡查,了解河湖基本情况,现场交办相关问题,对下一步河长制管理提出要求。

  据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尤其中介绍,4月21日《淮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出台,至7月底,全市144个乡(镇、街道)河长制方案全部出台,实现全市河湖、水库、沟渠、塘坝河长制全覆盖。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16位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全市流域性河首、省管湖泊、区域性骨干河道、城区骨干河道以及有国考断面任务的河道共27条(个)河(湖)河长。县区共落实总河长21名,县级以上350条河道(湖泊、水库)由165名县区级领导担任河长。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共落实乡级河长1301名、村级河长5386名。

  在机制上,市、县、乡三级全面实行领导小组+河长办的组织领导机构,市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两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直23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市级河长制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秘书长任常务副主任,水利、住建、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从市水利、住建、环保共抽调8名(专职6名)同志集中办公。

  与此同时,相关配套制度也抓紧建立健全。8月4日,市河长办组织县区河长办对市级河长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巡查制度、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进行座谈交流和修改完善,待提交市河长制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注重破题打好生态保卫战

  5月底,淮安市级河长巡查古淮河时,发现滩地圈圩现象,随即将问题交办到淮阴区,区政府安排新渡乡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圩堤及附属物拆除工作,安排水利局专人密切关注拆除进展情况,至7月9日,圩堤拆除,河道连通。据统计,从5月初以来,淮安市级河长通过巡河,共发现和交办21个问题,现已整改到位15个,有力推动了河湖整治工作。

  据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市水利工程建设处主任潘光杰介绍,自5月份以来,淮安市组织开展了全市河、湖、库、沟渠、塘坝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建立重点河湖问题清单和河长名录,并结合淮安实际,对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18条河道委托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一河一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按照省河长办有关“5+2+3”(5个清单、2张表、3张图)的要求进行编制,目前已经完成前期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明确以清安河、花河为样本,打造河长制示范典型。

  在市河长办的督促指导下,各县区均能根据当地水系分布实际情况,合理统筹、区别对待,精准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其中,洪泽区为了充分发挥河道功能,按照排涝区域和灌溉区域来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此外,考虑浔河是该区主要排涝河道,且全部位于境内,该区统筹计划将浔河和上游的洪新河整合编制“一河一策”方案,从全区整体层面解决水环境治理问题。

  多方发动凝聚共识促共治

  “河长上岗绿色领航”、“千年运河之都万民河长守护”,这些郎朗上口的标语通过一封封邮件、信件飞向了淮安市河长办。

  自6月初在当地主流媒体网站发布淮安“河长制”宣传标语征集启事后,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我市河长办收到了来自省内外近100位热心网民的来信来函,共计收集标语360条。近期,该市将经过初步筛选、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10条优秀标语,在媒体进行公布。下一步,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标语将被广泛运用于各地河长制宣传条幅以及河长公示牌上,成为该市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强大宣传动力。

  为了发动全员了解河长制、支持河长制、参与河长制,我市河长办在夯实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之上,坚决打好舆论宣传战,通过多方发动,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全员共治。我市充分利用纪念“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淮安水文化周”,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宣传主题,组织了广场集中宣传、河长制专题讲座等19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该市还通过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河长制重要新闻信息300余条,编印河长制工作动态8期,在淮安水利网开设“淮安河长制”专题,将河长制监督举报电话接入市长服务热线12345,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

  市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市还将积极制作河长制微视频、开启公众微信号、制作河长制APP、开展河湖保护志愿行动等,力求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公众参与河湖共治的平台和载体,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