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这位片警是个“全科医生”
2019-03-12 17:18: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这是一个有趣的警营故事。

  在一个拆迁安置、人口过万、老人居多的小区里,一位“半路出家”的片警愣是靠一个听诊器和一台血压仪把小区给管好了。

  他有哪些真“功夫”?群众又为何买他的“账”?日前,记者来到仪征胥浦家园小区一探究竟。

  “喂,乔警官,明天下午几点在警务室,和几个老伙计去你那量量血压。”“我老伴最近咳嗽,想请你看看。”……在警务室采访的过程中,除了上门来的群众,光这类电话,仪征市公安局胥浦派出所胥浦家园社区民警乔栋就接了4个。

  不看警服,只听电话内容,真以为乔栋是个医生。

  “从警前的11年里,我的确是医生。”看到一脸疑惑的记者,43岁的乔栋开始介绍起了自己。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医。部队驻扎在河南,乔栋常和战友一起给当地群众治病。11年下来,特殊的行医环境使他练就“全科医生”的本领。2013年,乔栋转业后来到了胥浦派出所。

  做医生是把好手,可当社区民警,起初,乔栋却是个“门外汉”。

  “一连敲了几十户门,信息登记成功的不到十个,作为警察,有点没面子。”辅警杜大勇跟了乔栋六年,太熟悉这其中的故事,他把记者领到警务室门外,指着警务公示栏说道:“你看看,他就是靠这个把面子赚回来的。”

  “需要办理户口和量血压的,请电话联系我。”留言栏上,这一行字瞧着真够新鲜,还是第一次遇到。

  能想到用这个法子,除了自身懂医的优势,还与小区的特殊性有关。胥浦家园位于真州镇,这个拥有103幢楼的小区接纳了沙窝村、滨江村、农歌村等五个村的拆迁安置居民,实有人口超过了一万人。乔栋发现,小区里的年轻人外出工作的多,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而老年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有些不适应,身边也缺少能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的人。

  就像医生治病一下找到了病根,乔栋则找到了管好社区的“方子”,他决定先给自己的行头捯饬一下。

  再次走访,他随身带了一台血压仪,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敲开群众门,群众也“吓了一跳”,这到底是警察,还是医生?接下来的事,似乎都顺理成章。

  哪家老人是“三高”,哪户居民要在周几去上门量血压……这六年来,乔栋都记在了警务本上。每到季节交替,他还会把预防保健知识印成单页发给小区居民,定期组织保健讲座。

  起初,是敲门走访,现在是群众到访,乔栋的入户调查也是越做越详实,大伙都爱跟这个懂医的片警打交道,也都愿意为他呐喊助威:小区绿化被一些居民改成了菜地,有部门要求进行清理,这可是需要花工夫的,但居民自己就互相做起了工作,都不愿给乔栋添麻烦;小区需要志愿者,身子骨硬朗的老年人就自告奋勇,当起乔栋的巡逻员、信息员……

  去年,乔栋被评为扬州市“十佳社区民警”。

  通讯员裴雨记者张玉峰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