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创意互动:H5 | 新江苏“牵线”,抗美援朝老英雄离别68年后云端“重逢”
2021-04-25 09: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H5 | 新江苏“牵线”,抗美援朝老英雄离别68年后云端“重逢”

参评项目

创意互动

主创人员

集体

(戴军农 易保山 陈岩 马燕 苗津伟 王迅 戴凌 黄泽文 戴雨扬 路航 林燕群 高峰 丁越 赵丽君)

编辑

双传学  陆峰

主管单位

中国江苏网

发布日期及时间

2020116

发布平台

新江苏客户端

作品时长

11分钟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1、主题厚重,典型性强。在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上,抗美援朝老兵一等功臣杨从芳和胡恒隆历经出生入死、战场离散、相互寻找、68年后再相逢的感人故事,再现了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精神,富有典型意义 、教育意义、时代意义。

2、独家报道,新闻性强。通过新江苏客户端的独家报道,使南京、大连两地远隔千里的两位老英雄有机缘“云端”对话,久别重逢,并由此制作新媒体H5产品,具有独特性。作品又深挖一层,通过精剪11位抗美援朝老兵群体口述的战斗故事,立体展现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英雄气概,并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全篇点睛,生动表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3、多元呈现,交互性强。作品通过宏观历史与微观故事结合的讲述方式,采用手绘、可视化动图特效,结合图片、视频、音频、历史影像资料等多元方式架构内容,相互穿插,创新融合,精心制作,可读性、可视性突出;作品通过交互推动故事流线发展,层层递进,最后以致敬人民英雄群体为情绪触发点,强化了互动行为,扩大了传播效果。

社会效果

   作品荣获2020年度江苏好新闻(媒体融合)一等奖。两位老兵实现一生夙愿,向新江苏客户端表示感谢,还委托继续帮助寻找其他离散战友。江苏省军区领导特别致电,代表受访老兵群体表达谢意,认为作品内容感人至深,设计呈现新颖。许多网友留言认为,这是给老英雄们最好的纪念,给年轻一代最好的财富。

全媒体

传播实效

该作品是在“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大型主题报道基础上制作而成,报道前后历时近4个月,共寻访到在江苏的77位抗美援朝老兵。作品以点带面,通过两位老英雄离散68年后再“相逢”新闻,带出整个志愿军群体形象。H5作品首发于新江苏客户端,点击量达773452,转发量达232216。主题报道除在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发布外,还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央广网、光明网、新浪、网易、搜狐、抖音等各类平台推送,总阅读量超1.21亿。

推荐理由

    作品系独家报道,新闻性强,故事感人且铺陈有悬念,引人入胜,并在叙述中升华主题,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创意新颖,制作精良,多媒体手段运用娴熟,技术融合于内容。全媒体传播效果突出,作品点击量、转发量大,受众参与度高。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   

联系人

戴军农

邮箱

2521098610@qq.com

手机

13905152171

地址

南京江东中路369号新华传媒广场中国江苏网

邮编

210092

 

新江苏首发页面截图

附:《H5|新江苏“牵线”,抗美援朝老英雄离别68年后云端“重逢”》二维码

开场视频文字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粮弹运输线是前线打仗的生死大动脉,美军实施“绞杀战”,用飞机大炮进行轰炸,破坏志愿军运输线。

回忆视频文字

1、杨从芳儿子:梁叔和孙叔是大连人,梁叔后来在大化,孙叔在大连市工会。

2、照片注释:杨从芳(右下)与战友的合影

3、杨从芳妻子:我有一回打电话找老梁,人家都不知道。

4、照片注释:梁学慧 孙秀才 二毛子(杨从芳所在部队连长) 杨从芳

5、从1993年搬迁,我们搬到这里,(老梁)他们搬到甘井子还是哪,孙叔走了有二十多年了。

6、二毛子(杨从芳所在部队连长)不知道,都没有联系了。

7、小李子他最熟悉。找不到了,都走了,没有几个了。

8、杨从芳儿媳:他一到过年过节就想他战友,他就会哭。

翻老照片视频文字

1、六十多年来,胡恒隆经常翻看老照片。

2、照片注释:年轻时的胡恒隆

3、照片注释:最后一批回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分部战友合影

4、照片注释:胡恒隆(右)和战友

5、照片注释:抗美援朝时与战友合影

6、照片注释:年轻时的胡恒隆

对话视频文字

1、字幕注释:2020年11月3日,两位抗美援朝老英雄胡恒隆和杨从芳,失联68年后,在云端重逢。

2、杨从芳同志,我看见你我很高兴。

3、我看到你也非常高兴

4、人物注释:胡恒隆

江苏省军区南京离休所十六所离休干部

时任志愿军后勤二分部汽车1团8连文书

5、七十年了。老杨,老兄啊!你那个时候当一班的班长,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6、过得很好。

7、我现在也有九十岁了。洪学智啊,洪学智当时是志愿军副司令员。

8、继续努力争取抗美援朝胜利。功上加功最光荣。

9、杨兄,你现在能不能找到李振魁啊?你很想念他,我也很想念他。

10、(杨从芳妻子):你能找到李振魁吗?你能找到小李子吗?

11、找不到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音频文字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老兵采访视频文字

1、吕志斌 91岁

1929年生,1951年入朝,1955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68军203师67团战士

获“和平万岁”纪念章等荣誉

敌人都是机械化的,空中的时候有制空权,海里有制海权。我们都是靠一个人、两个人背。给养、弹药都是靠背。

2、黄凯 88岁

1932年生,1952年8月入朝,1955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49军137师410团战士

获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纪念章等荣誉

后来的好几天没水喝,我下去挑水去。完了敌人发现了炮打过来了。当时战友带着枪过来了,把我拖到坑道里去了,要不拖到坑道里去,那就完了。

3、李世英 89岁

1931年生,1951年入朝,1953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空15师45团1大队2中队队长

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我前面的带队长机受到威胁,我就对准四架F-86中的长机 开炮将它打掉了。所以这次取得了一个比较胜利的3:0。

4、王顺秀 89岁

1931年生,1951年3月入朝,1953年8月回国

时任志愿军60军180师通信连指导员、工兵营一连指导员

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荣誉

除了飞机打、炮弹打以外,他在桥边给你弄些破坏的东西。

5、施光礼 94岁

1926年生,1951年12月入朝,1953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空军4师12团1大队飞行员

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志愿军空军授予英雄模范人物

我一看他这个时候正好往海里想跑,我就开始打。就看到飞机掉下来冒烟,把它打掉了。

6、刘禄曾 92岁

1928年生,1950年入朝 ,1953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9兵团政治部敌工部翻译

Don't die unworthy for Truman。不要为杜鲁门,unworthy 不值得。

7,吴非远 94岁

1926年生,1950年11月入朝,1952年10月回国

时任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1营副教导员

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等荣誉

到了敌人的坦克边,把炸药包雷管一拉,炸药包爆炸,美国坦克就走不动了。那个投炸药包的人,就回不来的。

8、林志洲 88岁

1932年生,1952年7月入朝,1954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24军72师216团1营1连班长

荣立战斗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我这个班没了,就剩我一个。抗美援朝我们都准备牺牲的

我都没给家里写信。我可以告诉你我们这个部队怎么胜利的,英勇顽强不怕死。

9、齐金炳 97岁

1923年生,1951年2月入朝,1953年10月回国

时任志愿军65军195师583团团长

荣立集体一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小齐,你们这个团守佛国山5天。给了5天任务,我守了7天。我们这个部队,佛国山英雄连,打起仗来,9连牺牲,连长牺牲,指导员负伤,副连长也死了。我们的兵真是不怕死

10、米玉岗 94岁

1926年生,1951年3月入朝,1954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12军34师106团3营8连排长、指导员

获上甘岭战役集体二等功臣连等荣誉

三连的战士叫林树勋,两个膀子都打没了,他还能记挂着

你们不要管我,去守住阵地是最重要的。战斗关键还是人,人还是靠精神,不怕死。

11、于成君 92岁

1928年生,1951年入朝,1953年回国

时任志愿军60军180师540团2营6连排长

荣立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他(战友)这胯子(腿)就被敌人的化学炮弹,皮子(皮肉)打出来,全是白肉(骨)了。说不出来的味道。

H5截图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