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9点多,大雨倾盆,常州市武进区人大代表之家里却暖意融融。一场关于科技创新的立法座谈会正在召开,十多名来自科研一线、生产企业、法律专业的人大代表、立法专家、市民代表们各抒己见,为这部常州人自己的地方性法规贡献智慧。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寄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万亿之城”常州,牢记嘱托,把握时机,提“质”争先,成为人大工作的发力点和每位代表的自觉担当。
以法治之力助推科技创新
眼下的常州科技创新热潮涌动。年初召开的市人代会上,程宇等16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起草的议案。很快,《条例》列入今年正式立法项目。草案起草进程更是受到广大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国家上位法基础上结合常州特点,让科技创新成果在落到实处的过程中更加有法可依,这是条例的先进性所在。”武进律师协会会长朱红说道。
“几万元的服务费对于大企业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建议立法可以进一步通畅相关通道,为创业期的科技型企业减轻负担。”作为市民代表来到武进区人大之家,江苏伊思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恽姿结合平时观察直抒己见。
华东科技大学教授蒋秋冉则更为关注产业发展方向:“长三角的主要城市都在发展新兴产业,如何开展配位、错位竞争?”她还建议:“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模式都是‘圈’项目。我倒觉得‘圈’人才效率更高。建议将中青年人才先柔性引进到对口企业,从人才就可以延伸到高校承载项目的研发团队,进而再触及其他城市的产业资源……”
小小的会议室里,不断闪耀着思想碰撞的火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在此凝聚,这部从人民中来的法规,也终将回馈这里的人民。
以人大担当护航产业进步
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就在今年上半年,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在“新能源之都”常州落地,不少企业从中发现“自己的盼头成了法规”。
走进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总装二车间,记者看到一辆辆新能源车在智能化的流水线上,如同拼积木一样快速下线。“我们对每道工序精准控制,仅需40秒钟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奔赴全国各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6月底,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82万辆,位列新势力造车企业第一。
“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支持。《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无论从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配套政策,还是龙头企业支持、区域人才集聚等方面,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法治保障,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这位负责人表示。
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常州抢抓合成生物学赛道风口,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吴英等代表提出的助推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议案还被确定为今年常州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一号议案”。
为了办好、办实议案,市、区人大多次调研位于金坛区的华大合成生物学产研基地,受到企业欢迎。“调研组全方位了解我们在人才引进、科研、产业发展方面的痛点和难点,我们的很多诉求得到了制度性回应。”基地政府关系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专业优势不负代表使命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在常州新质生产力发展一线,活跃着一位位人大代表,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锐意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专业优势践行“言职”担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灌注新动能。
7月11日上午,8.35兆瓦的风电齿轮箱和10兆瓦的风电传动链在中车戚墅堰所下线,即将投入到新疆和内蒙的风电场。负责该项目的研发人员杜利清另一个身份是武进区人大代表。杜利清非常关注风电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通过人大代表平台,他将大家的想法和自己的思考写成建议提交上去,得到了相关部门积极回应。
研发、制造双总部落户金坛区的中创新航是目前业界领先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刘静瑜直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新能源领域,这个行业开始“内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最终我们应当走向管理创新,合作模式的创新。”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都提出相关建议,呼吁搭建动力电池领域共有技术平台和共有知识产权平台,加快构建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保持并提高我国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多个国家部委一直在与我持续沟通。”刘静瑜对此充满期待。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常州人大将以此为切入点、着力点,展现人大担当。目前科技创新条例已经通过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明年我们还将制定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为常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锻造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士福表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