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万千气象看中国】江苏苏州:激活开放创新“一池春水”
2024-07-11 15:31: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七月的金鸡湖,水绿如蓝、波平如镜,倒映出环湖林立的楼宇、穿梭的车辆,以及漫步的行人,也见证着苏州工业园区的进化与蝶变、繁华与荣耀、开放与创新。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

水脉如文脉,也是城市发展的动脉。以金鸡湖为原点,园区阔步前行30年,城市与人才共生、生活与产业并存、制造与服务互动,产城人三者协同并进、相融互促,绘就一幅人才兴、产业旺、城市美的幸福图景。

人才是城市的活力之源,是城市竞争的制胜变量。

30年来,园区全力筑优人才圆梦“栖息地”,吸引万千人才千里奔赴、扎根生长,让他们在实现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园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企业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激活园区开放创新的“一池春水”。

以人兴产:激活发展强引擎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魂。

亚盛医药与日本企业达成第三代产品独家许可协议、楷拓生物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信达生物研发的抗体药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名单、凯斯艾生物科技公司新址正式启用……今年以来,园区生物医药企业捷报频传。

一个个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园区对“以人兴产”的高度重视。

去年2月,分子生物学博士吴迪带着项目参加金鸡湖路演中心生物医药专场路演,现场成功与讯飞创投对接投资,并顺利完成融资。随后,吴迪很快获评园区领军人才。今年3月,他所创立的淇嘉科技正式开业,目前团队正在攻关中枢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仿生微器官及适应证研究。

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而园区又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多年来,园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链式效应,形成人才奔涌、产业腾飞的非凡态势。

截至去年年底,园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拥有国家创业类顶尖人才为代表的领军人才达162名,占全国同类人才约20%;集聚各类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产业产值达1523亿元。近年来,由俞德超领衔的信达生物、袁建栋领衔的博瑞医药等20多家企业,陆续“抢滩”纳斯达克、港交所和科创板,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业界的一个“奇迹”。

人才赋能产业,集群决胜未来。

2023年,园区在布局国家级重大战略平台、加速产业集群建设和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并持续探索政策制度的开放创新。去年,园区获批建设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基地开工,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正式投用,细胞疗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立项89个,优势企业和机构加速汇聚。园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园区为核心的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评价中获评“优秀”等级,是全省唯一获评该等级的产业集群。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园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在2023未来医疗100强榜单中,园区近50家企业上榜,创新军团强势崛起。全年新增1类新药临床实验批件159个,占全省36%;上市新药29个,17款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以产聚人:精心耕耘植厚土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

17年前,维纳科技董事长徐科初来园区时,这里正在布局纳米技术产业,联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徐科就是纳米所最早引入的高端人才。

如今,园区拥有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产业相关企业近1300家,产值突破1500亿元;位列中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榜首、获评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和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园区;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验收,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以苏州纳米城为例,1平方公里的区域入驻近10家大院大所;载体面积10年翻16倍;累计打造近20个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超5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上市企业5家,引进院士团队10个,培育市级以上人才285人。漫步纳米城,每隔几分钟就可以看到纳微科技、度亘核芯等资本市场看好的明星企业。

“园区有着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业态,集群式的发展让企业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园区尊重人才、尊重科学,能够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数十年如一日陪伴企业成长,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回首历程,徐科感慨万千。

产业超前谋划,人才纷至沓来。

目前,园区半导体产业已集聚中外院士29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07人,拥有6万科研人员及从业人员,其中第三代半导体领域80%的国家重点人才及团队落户园区,高端人才、从业人员总量均居全国首位。

精心耕耘植厚土,海纳百川聚英才。

翻开园区的发展篇章,“人才”这一关键词力透纸背。多年来,园区坚持做强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产业凝聚人才战略布局,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尊重爱护人才的发展之路。

一组数据可以窥探园区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成色——

截至2023年底,园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2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74家、总数达277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9家,占全省超30%;新增上市公司5家,累计66家。创新动能澎湃、人才活力奔涌,生动诠释了“非凡园区”的底色。

人城共融:湖天一色满目新

人城共融,向美而行;相互成就,双向奔赴。

今年5月,第一季度“苏州工业园区时代新人榜”名单公布,来自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的苏州合木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翁维龙入围。10年来,他一直从事科技产业园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发工作,孵化了科技企业千余家,引育各级领军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苗圃等百余个,培育项目获得投融资10亿余元。

城市为人才保驾护航,人才为城市添砖加瓦。翁维龙是园区无数奋斗者的缩影,正是这样的时代力量,才构建起园区蓬勃向上的朝气、创新发展的底气——

苏州银瑞光电材料科技公司总经理朱万钢深耕光伏银粉行业十多年,带领团队成功攻克光伏电池“卡脖子”材料关键技术并实现批量稳定生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公司董事长夏洁带领团队,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公司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吸栓导管、取栓器和抽吸泵整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产品研发的企业,是国内唯一完成吸栓导管和取栓器临床试验的企业。

信达生物制药公司首席人才官张倩积极作为,撰写多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探索出适合信达生物发展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并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过万个,其中包含近1500名应届毕业生岗位,占比达到14%。

城市对人才更友好,人才在城市更有为。

园区坚持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作为长远发展的基石,迄今已集聚33所中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构建起涵盖博士后、工程硕士到高技能人才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注入不竭动能。通过打造博士后联合创新中心,建立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58家,共引进博士后723人,其中111人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强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依托江苏省产研院建设集萃学院,依托百度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和在沪办学的7所重点院校合作推进“2+1”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主导、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累计培养职业技能人才5.5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6.3%,其中75%的毕业生实现本地就业。

湖天一色满目新,人才奔涌逐浪高。

迎来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围绕“2+4+1”产业体系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执人才之笔,以创新之魂,展开放之姿,园区必将铺就高质量发展进阶之路。

(苏报驻园区记者肖瑶苏报通讯员任才轩)

标签:
责编:戴雨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