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江苏苏州:凝心铸魂育新人 文明花开满城芳
2024-05-28 21:02: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美丽的暨阳湖畔,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开心驿站”,是最受市民喜爱的“心灵氧吧”;

繁忙的张家港站内,30平方米的“文明实践益空间”成为过往乘客参与文明实践的新场景;

繁华的商业街旁,“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饭可加热、累可歇脚、如厕方便”的“工友驿站”是专为港城户外劳动者打造的暖心空间……

行走在张家港,一个个分布在公园广场、交通场站、企业商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正在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政策的广播站,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站,一张横到边、竖到底的文明实践组织服务网络,构建起全域覆盖、随时可达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小城市如何彰显大文明?张家港用实践给出答案。

多年来,张家港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更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新路径。理论宣讲春风化雨,惠民服务温暖人心,文明实践活动点亮幸福生活,新时代文明新风让港城大地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以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畅通资源要素全域流动,以精准多元的实践供给推进文明成果全城共享,以体系健全的志愿服务引导文明实践全民参与,聚力打造群众‘精神家园’。”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

共建思想“能量池”,创新理论进万家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永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吴惠芳走进江苏省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的直播间,向全省的党员群众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分享永联村的乡村振兴故事,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89万。

作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重要承载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肩负着“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使命。

张家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共建思想“能量池”,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为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当地11名懂理论、会宣讲、知民情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暨阳银辉”讲师团,2021年成立至今累计走进企业、学校、社区宣讲近400场;金港街道南沙社区结合当地动迁安置居民多,大家喜欢聚在一起拉家常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打造“小板凳学堂”,把宣讲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国网张家港市供电公司联合张家港团市委打造“青春加油站”文明实践点,利用网约车司机等充换电的碎片化时间,为“两新群体”提供休息补给、学习阅读等暖心服务……

近年来,张家港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自身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在市级层面创新打造“追梦学堂”,作为开展宣讲活动、培养宣讲队伍、孵化宣讲品牌的总平台,同步组建“机关干部+党务工作者”“理论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群众”等“多层级”宣讲队伍,以“理响张家港”品牌为统领,打造“求是读书汇”“说理茶社”“理论小红车”等一系列多样化、生活化宣讲项目,每年开展“文艺+理论”“故事+政策”“课程+共享”等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宣讲活动1000余场,让人民群众在润物无声中获得真理滋养,在得实惠中感受到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

为把党的创新理论精准送达基层,该市每年都会发布线上问卷、开展实地走访、设立需求信箱,实现“我们讲什么”和“群众想听什么”的无缝对接;上线理论学习教育云平台“理响张家港·掌上学堂”微信小程序,开展“理上网来E起学”网络理论学习活动,策划“故事里的思政课”“永恒的纪念”红色广播剧等项目,让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拓展理论宣讲新阵地,构建理论传播新生态,回应理论学习新需求,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播’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坎。”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兵说。

三张清单“一朵云”,精准服务聚民心

晚上6点多,29岁的吴嘉慧下班后一路飞奔赶到张家港市民文化艺术夜校的舞蹈排练厅,换上舞蹈服后,跟着爵士舞老师钟燕做起了热身运动。一个多月前,她关注到张家港市民文化艺术夜校启动报名,第一时间报名抢下了一个爵士舞的名额。此后,从白天的格子间,走进晚上的小课堂,吴嘉慧的夜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通过创新性文化服务提升市民的现代文明素养,将市民文化艺术夜校打造成‘家门口’的美育课堂。”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分中心工作人员张照奇介绍,作为张家港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项目之一,今年市民文化艺术夜校共开设非遗体验、健康养生、琴棋书画、搏击舞蹈等32门课程,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紧扣市民文化需求,点燃了报名热情,目前所有的课程已报名满额。

新时代文明实践只有做到供需对接、精准发力,才能得到群众认可。

念好“准”字诀,张家港通过广泛走访、需求摸排和资源整合,开出了三张清单,即群众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让“群众要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心中有数。

把三张清单黏合起来的还有“一朵云”。该市上线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通过“群众点单、部门供单、志愿者接单、双向评单”的多维互动,实现志愿服务一网通达,百姓需求热力点亮。

市民的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张家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建成“中心、分中心、所、站、点”五级阵地体系,遍布城乡的1000多个服务阵地,犹如漫天星光点亮文明夜空。

为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张家港市创新实施“银龄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项目,1464名低龄老年志愿者与2408名高龄老人结成互助对子,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的双向奔赴;为破解青年职工家庭暑期照护难的痛点,张家港市在各类文明实践阵地开设189个青少年暑托班,实现村(社区)全覆盖,累计服务青少年超6.3万人次;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张家港市创设“开心驿站”和“幸福家长驿站”,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计划、智慧父母成长课堂等文明实践项目,通过讲座、沙龙、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咨询等多样形式,帮助更多家庭找到“幸福配方”;为了让市民更便捷地学习健康知识,张家港市文明实践健康分中心开办“健康‘益’起来”大型健康集市50余场,把名医义诊、健康咨询、中医推拿、儿童骨密度检测等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为破除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旧俗,张家港市乐余镇永利村端出移风易俗“大礼包”,一本光荣证、两个中国结,乡村大礼堂免费用、文化志愿者送祝福,“大礼包”里装着满满幸福感,让喜事新办有“里子”也有“面子”……张家港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聚焦社会民生的重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化民忧聚民心。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钱晓东说,“文明实践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必须坚持‘靠民、惠民、育民’,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文明新风育新人,满城尽是“张闻明”

17494步——从东横河到新市河路再到古渎港,张家港市民巡查团的志愿者陈亚娟昨晚的微信运动步数又破了纪录。

路上看到一处树木遮挡了交通信号灯,陈亚娟立马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到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第二天一早园林部门就安排工人来修剪。

一件红马甲、一个垃圾袋、一个长柄夹和自己的智能手机就是陈亚娟每次巡查的所有装备,“我们巡查团总共有100多人,分成11个组,大家分头巡查,看到路上垃圾就捡起来,发现道路破损、路灯不亮等问题就拍照上传,联系相关部门来处理。”陈亚娟说,“路面巡查就当散步锻炼,我们的一点点努力能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很有成就感。”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中坚力量。如今在张家港,31.7万名志愿者,1368支志愿服务队伍,平均每天100多个志愿服务活动,让凡人善举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演绎着城市文明的“热度与激情”。

张家港还建设了“张闻明”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兼具“项目孵化、资源调度、能力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孵化平台,率先设立文明实践积分、文明实践基金,实施文明实践伙伴计划,一系列创新“走心”的务实举措让文明城与文明人双向赋能,共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行稳致远。

文明城育文明人。在张家港,陈亚娟们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张闻明”。

“张闻明”是谁?

21年前的一天,张家港的一群年轻人化名“张闻明”,为西部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捐款捐物,不承想却因为对方一封“寻亲信”,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城的寻访行动。

这些年来,张家港持续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寻访“张闻明”超10000人,宣传报道近4000人。

被网友亲切称为“火姐姐”的张家港市税务局工作人员黄艳,工作之余开通助人“热线”,10余年帮助众多抑郁症网友;“金牌调解员”倪永祥,在基层调解岗位上一干就是38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800余件,调处成功率98%以上;张家港市无偿献血状元徐俊,先后献血4万多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的10倍;乐美夕阳志愿服务队当起“空巢老人”的“贴心小棉袄”,坚持每周一次亲情陪伴、每月一次生活照料、每年一次生日祝福,让老人的生活中有了欢声笑语、逐渐走出家庭回归社会……张家港先后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4名、中国好人30名、江苏省道德模范7名、江苏好人42名,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8项。

随着“张闻明”的故事为人所熟知,“张闻明”的队伍不断壮大,“张闻明”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从最开始指代捐资助学、助人为乐的一群人,逐渐演化为港城“身边好人”的代名词。

如今在张家港,“张闻明1号”文明实践流动服务车、“张闻明”爱心出租车队、“张闻明”爱心献血巴士、“张闻明”影厅等一个个闪亮标签串起随处可见的文明风景;全民参与的“人人都是张闻明”市民文明实践修身行动,凝聚起“住在文明城,要当文明人”的价值共鸣,推动从寻找“张闻明”,到成为“张闻明”的认知升级。

“从一群人,到所有人,再到一座城,‘张闻明’已经成为一种有形的价值观和无形的正能量,更是张家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代言人’。”陈卫兵表示,进一步深挖“张闻明”的价值内涵、创新“张闻明”的形式载体、讲好“张闻明”的生动故事,以时代新风构筑起群众美好生活的文明家园,引领更多的人与文明同行。

(苏报驻张家港记者杨溢陈梦娇)

标签:
责编:戴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