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云
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7.7%,连续两年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扬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改善幅度全省第二;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从省内第十位跃居至第五位……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应有之义。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市生态环境局荣膺市级机关单位第一等次。作为曾经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徐州持续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徐州的努力与探索值得被看见。
春到金龙湖宕口公园。 本报记者 孙博宇 摄
绘底色
深入持续治污攻坚
时而在高空优雅盘旋,时而降落在田野中觅食,3月30日,徐州拍鸟爱好者杨福建在下洪水库拍到了两只可爱的白额雁,徐州市鸟类观测记录再次“上新”。今年1—3月,徐州陆续发现了北朱雀、红胸秋沙鸭、白额雁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美,生态之美折射发展之变。徐州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写在鸟儿灵动的翅膀上,也写在一项项数据“硬指标”上:
2023年,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优Ⅲ比例为97.7%,改善幅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水质情况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扬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PM10浓度75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二;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居苏北五市第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来自久久为功的污染防治攻坚,来自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不断创新突破。
《南四湖流域(江苏区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本月实施,南四湖流域的“体检报告”引人瞩目:14条通湖河流水质改善率、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3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全部实现100%。
这样的“体验报告”,不单单南四湖有。去年1月起,徐州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与健康评价,对主要河流、湖泊、饮用水源地进行“大体检”,形成水生态环境基础数据集、水生生物图谱、调查与健康评价报告等成果。
“调查中融合多种技术,仅监测手段就包括手工采样、实验室显微镜分析、环境DNA技术等。”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和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李其俊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蓝天是重中之重。2023年徐州开展三轮“双月攻坚”,全力破解“九龙治尘”顽疾,共出动29870人次,检查点位14205个,发现环境问题4286个。通过持续攻坚,7月单月PM2.5浓度同比下降3.3%,8月5日首次实现阶段性扳平,后续PM2.5浓度恶化幅度低于全省同期恶化升高幅度2.8个百分点。
提成色
推进绿色转型升级
一张5G融合通信网,让身处地下矿井的工人定位清晰可见;地面调度指挥中心,能够实现井上井下智能化联动;-750米的“地球深处”,井下顺槽集控仓可以实现采煤机远程控制……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大力推进生产方式变革,打造绿色化、清洁化、智能化矿山,已经实现“是矿不像矿、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徐州不断探索企业绿色转型路径,提升“生态绿”成色。
去年9月,经过企业申报、资格审核、专家评估、现场核查等环节,爱斯科(徐州)耐磨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评2023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我们公司的产品是低合金铸钢耐磨件,主要生产原材料为废钢。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还可以100%回收利用。工业用水也全部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爱斯科(徐州)耐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点任务为引擎,自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评选工作启动以来,徐州已有12家企业获评全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以绿色工厂创建为支撑,按照“示范一批、推广一批、覆盖一片”的模式,徐州加快创建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推动全市绿色制造体系“枝繁叶茂”。
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全周期”保驾护航。
规划、环评期间,徐州不断推进联动改革,36个项目以联动方式获得审批,33个重大项目豁免环评手续,125个省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减半,为重大项目做好前段保障。
在省市重大项目会审编排阶段,市生态环境局深度参与,今年徐州30个项目入选省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创历史新高,环境友好型项目集聚发展。
“2023年润企服务中,我们通过绿色帮扶解决企业环境问题3600余项;服务8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全年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75件,磋商结案115件,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增亮色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今年初,江苏钟吾城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江苏新沂农村商业银行1亿元的五年期低成本项目贷款支持,将用于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提升当地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河道沿线人居环境。这是徐州首单“环保担”项目贷款。
为推动产业“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徐州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大力推广“EOD”“环保贷”“环保担”等绿色金融支持政策,2023年5个项目入库省级“EOD”项目库,占全省入库总数的1/6,位居全省第一,合计拟融资99.6亿元。全年对上争取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7.4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量(剔除太湖资金)的1/5,同样占据榜首。
所谓“EOD”,是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将无收益环保项目与有收益的产业开发项目相结合,破解企业绿色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通过科技创新与科技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借力科技手段,徐州组织全市1276家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公开率达98%,全省排名第一。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全年实时跟踪处置2.7万余条环境问题线索,获得数博会2023公共大数据优秀成果奖。
去年11月,徐州启动涉气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远程质控系统建设,将“撒网式”执法变为“点穴式”执法,让污染源在线监测更为精准。截至今年3月,徐州经开区、铜山区、贾汪区质控项数合格率均提升至95%以上。
蓝了天空,暖了民心。在江苏省发布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徐州从第十位跃居到第五位。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美丽徐州建设总体目标,继续推进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并进,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光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