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风拂面,万物生长。薛家花园携手瑾槐书堂推出“园林春之声”系列雅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东林书院里,“吴风雅乐”惠民演出在还经亭内如约开唱;小娄巷福寿堂百年牡丹也迎来了盛花期,一场书画写生活动记录人与景的和谐共生;“2024无锡蕙兰展”在运河艺术公园的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展出,前来打卡的兰花爱好者络绎不绝……在无锡,越来越多的文化空间,供给市民游客假日“文艺范”体验。
走进文博场馆 打开城市想象
城市的文化活力该如何体现?“来逛文博场馆吧!”清明假期,市民李菁带女儿以一场充实的文艺之旅给出了她的答案。在无锡博物院,母女俩与众多亲子家庭一起,参与了清明投壶体验、油纸伞手绘体验,还赶上了一场民乐专场演出;在无锡市图书馆一楼,母女两人体验了创意手抄,写下一句句关于清明节的诗文;在无锡大剧院,她们欣赏了无锡民乐团的“源——国风古曲音乐会”。“全是名曲,特别是《琵琶行》配上肖鹏老师的朗诵,效果太赞了!”李菁感叹,锡城的文艺气息越来越浓厚。
锡城的文博场馆,正在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无锡美术馆内,“春绘锡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典藏系列展览”令这里春意盎然,馆内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现场创作的“小画家”。无锡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展出的馆藏作品以无锡风景人文为主题,向市民游客展示江南名城无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我们推出了‘在美术馆席地而坐’的公教项目,让青少年可以沉浸式感受艺术氛围。”该负责人表示,“在美术馆席地而坐”将贯穿全年,邀请中小学生走进美术馆,临摹创作,并在年末征集展品,评奖并组织展览。“美术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是没有围墙的美院。”该负责人说。
依托百宅百院 重构假日体验
无锡的一座座老宅院,正通过供给新的文化内容展现出勃勃生机。清明假期,一场“园林春之声”雅集活动,令薛福成故居“容光焕发”。走进故居,沿中轴线第三进正厅和第四进后堂,一盆盆插花各有寓意,处处春意盎然。故居西花园内,岛屿乐队的民谣演唱,吸引了众多游客落座聆听。一旁,瑾槐书堂内有插花艺术体验、《为春天读诗》诗歌朗诵活动,书堂还邀请了文化学者柯继承分享其新书《园林花笺》,讲述花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花的感官之旅、心灵之旅。”游客陆女士感叹道。
得益于“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无锡的一座座老宅院在提升展陈景观的基础上,融入了演艺、市集、讲座、沙龙、手作等沉浸式的体验内容,从而延长了市民游客的停留时间,让大家带走更多关于城市的美好感受与记忆。“在孤岛上,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与周围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文渊坊内,原石源心戏剧工作坊策划推出了“一座孤岛”沉浸式互动戏剧。“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十分精巧,很入戏。”游客小吕点赞道,没想到在无锡逛名人故居竟然“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随着一处处老宅院焕新为文艺新空间,无锡正在成为一座开放式的“大场馆”,供给市民游客更加丰富多彩的假日体验。
汇聚复合元素 满足多元需求
6日下午,清名桥畔的水塔书店内,举行了“从无用的文学到无用的人生”主题文艺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策展人夏可君与读者分享了卡夫卡与中国有关的小说,游客们喝着咖啡听着讲座,还在主讲人的引导下参观了画展,度过了一段充实的午后时光。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多种需求,比如集餐饮、观展、观演、听讲、娱乐等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会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专家表示,文化场馆、专业剧场、百宅百院等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活动,正在构建起锡城文艺空间的新生态,而这些空间还在不断尝试承载更多功能,彰显城市个性。这个假期,无锡市歌舞剧院联合无锡博物院、东林书院推出“吴风雅乐”民乐、舞蹈惠民专场演出,曼妙的舞姿、悦耳的旋律,令市民游客沉醉在诗意盎然的江南画卷中。“一边欣赏演出,一边品味锡式下午茶,真个惬意。”市民李均直接把在东林书院的游览时间从一个小时变成了半天。
如今,在锡城,复合型的文化体验空间越来越多:在融创乐园,游客们有机会邂逅艺术展,一件件精致的陶艺作品,生动地叙述着游乐园的欢乐、童话世界的梦幻以及林间漫步的宁静;在运河艺术公园,市民游客不仅能与一座座公共艺术雕塑合影,还能赏精品兰花,走进悲鸿艺术客厅欣赏“往来千载——徐悲鸿无锡艺术特展”;在锡剧艺术中心,锡剧经典折子戏演出好不热闹,票友们品春茶、听好戏……“我们还在培育更多文化空间,探索不同的运营方式。”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随着“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收官,宅院活化利用的成效正不断显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锡城,人们能在不同形态的文化空间中与不同的艺术相遇,品读城市的前世今生。(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