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掘进”深蓝 看连云港如何持续释放“蓝色引擎”驱动力
2024-04-04 13:46: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连网】(周莹 连发)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作为江苏的海洋大市之一,连云港拥有211.587公里的海岸线,有江苏省唯一的基岩海岸40公里和砂质海岸30公里。全市共有海岛20个,是江苏省的海岛聚集区。目前全市现有及拟招引培育的海洋产业企业327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6个、涉海创新平台144个。

连云港这座依海而生的城市,又该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激活蓝色引擎 加速深蓝产业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不断迈出海洋发展的新步伐,构建以临港产业为龙头,以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为重点、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赣榆将放大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产业带动效应,全力推动海洋渔业‘快转型’,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海头核心区,集聚一批优质渔业项目,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5万平方米,力争牡蛎育苗养殖、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项目投产运营。”赣榆区委书记苏卫哲表示,将依托柘汪紫菜产业园、高新区食品产业园,建成投产昌本实业海洋食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动海洋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构建“育养捕储运”及深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赣榆地域性标志的海洋预制菜食品。并打好“海洋+文旅”牌,推动绿鳍马面鲀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打造集深海养殖、海洋科研、文旅观光于一体的“徐福海上牧渔城”。此外,赣榆还将全力推动海鲜电商“创品牌”,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鲜电商品牌。

赣榆加快发展海洋渔业,连云区则在瞄准海洋能源产业发力。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云区委书记华宏铭表示,连云区将在做好海上运输、近海捕捞养殖、滨海旅游“老三篇”文章的同时,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新领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他们将壮大海洋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中核200万千瓦田湾海上光伏项目等项目,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化学储能电站等项目,加快形成产能互补的新能源产业优势。培育海洋新材料产业。加速建设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为海上风电等产业发展提供“国之大材”。集聚海洋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航海保障、海事仲裁、金融保险等高端港航公共服务,实现综合信息互通共享和业务协调联动,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航运服务业能级。有序推进“海外仓+国内仓”“班列+海外仓”多仓联动,发挥省海洋科创中心作用,积极推动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海试基地选址建设,加快培育海洋科创业。

各县区发展海洋产业的主动作为让人深切感受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正如连云港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樊继强说的,在扩大内需、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海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城各地正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

瞄准高质量方向 培育蓝色动能

在远海,海洋装备实验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绿色能源试验;在近海,智能雨箱精准掌握投食、水温等指标;在海岸边,光伏、风电正在源源不断为民众提供电力能源……这样的海洋现代产业格局想想就让人期待。

实现海洋现代产业发展,关键是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上做文章,这就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强化产业门类、企业、区域、上下游间协同,开辟发展新蓝海、形成竞争新优势,助推海洋经济积厚成势、破浪前行。

为此,连云港各地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不断提升港城海洋经济发展的内涵。连云港市科技局局长许东方介绍,今年,将深化“国字号”“海字头”机构引培,壮大涉海平台蓄水池。推进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保障基地选址及方案设计,推动7000吨级试验船下水,加快形成试验船运维和对外服务能力。组建燃气轮机装置用户委员会,提升省海创中心等平台运行质效,持续提升策源支撑能力。外引大院大所、内联本地企业,一体推动高企培育与平台建设,力促创新资源“定向直达”。

在政府积极搭建平台的同时,港城企业也加快“掘进”深蓝。康缘药业副董事长王振中表示,康缘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共建“现代海洋中药研发中心”“海洋药物联合实验室”,以海洋动植物资源化学生态活性物质的协同作用为基础,在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以海洋动植物中药资源组方的复方中药制剂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联合完成的“江苏贝类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当前,连云港各地养殖捕捞、航运旅游,到油气开发、风电利用等方面全面铺陈海洋科技平台。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推进现代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以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蓝色经济

漫步在海州湾,海风徐徐,涛声阵阵,纵横交错的管廊、高耸林立的塔林之间点缀着簇簇红花绿树。这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新城的良好形象,也是连云港向海图强、“工业立市”的有力实践。

石化产业发展关键基础设施是港控。今年,徐圩新区将在30万吨级主航道基础上,增加船舶通航频次,积极向上争取,列入部、省水运发展规划中期调整目录。并综合考虑新入驻产业项目、地下洞库、油气交易等对码头需求增大,向上争取后续码头岸线报批等工作,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和合作共建的现实性。

这是港城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连云港各地加快营造海洋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海州区强化资金、土地等重点要素保障,常态化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银企牵线搭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推动金融机构涉海金融产品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向海洋重点产业集聚。并建立全区涉海企事业单位信息库,建立海洋新兴产业企业联系点制度,全力破解涉海项目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瓶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向上汇报沟通力度,争取更多国家、省等各级政策、项目及资金等支持,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灌南明确海洋经济重点方向产业图谱,围绕海洋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开展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加快引入外部优质资源。

向海洋,港城吹响进军号。期待未来智慧码头助力港产城联动、海洋牧场宛若“蓝色良田”、海上风机“追风逐浪”,映照着海洋经济的欣欣向荣,为海洋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标签:
责编:陈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