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从柔婉到硬核:“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里的“排头兵”气质
2024-03-04 11:37: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苏州评弹演员吴亮莹身着旗袍,优雅地端坐在台前,怀抱琵琶,姿态娉婷,用吴侬软语吟唱着改编版的流行歌曲《声声慢》。

评弹演员吴亮莹在苏州市姑苏区一处评弹茶馆演唱苏州评弹版《声声慢》(2023年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一曲出云霄,一梦入江南。弦索叮咚,乐声婉转,模糊了时光。

千年前一个秋日的夜晚,唐代诗人张继在苏州城外枫桥边的一艘小船上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诗人杜荀鹤则将姑苏城的精致,浓缩成了“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弯弯的河道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

航拍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苏州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歌咏。而今天的苏州,又因众多的“第一”而闻名:2023年,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城市前列;全球“灯塔工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承载着国人对美好的想象。

什么是苏州的气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苏工之美、苏菜之精、园林之秀、昆曲之雅……

苏州,让人最先想到的,大抵是这些具体的意象。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说:“昨天我看了工业园区,今天又看了传统文化街区,到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自古以来,苏州便是得天独厚的有福之地。

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稻作文明,为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先行探路。

在苏州草鞋山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水稻田,这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后来,这片土地得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拙政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鱼米之乡的富庶,成就了苏州的钟灵毓秀,也涵养了苏州人的精神世界。

苏式生活是细腻的,苏工苏作是精致的,浸润在江南文化的苏州人,也是精致秀雅的。

精致秀雅是苏州文化的内核,传承创新是苏州文化发展的路径。

苏绣,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从事刺绣30多年的卢建英,是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她8岁随祖母学针法、13岁跟母亲学绣猫、15岁受邀到苏州刺绣博物馆参与集体创作。到现在,卢建英专工的难度较高的仿古画绣已有上百件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在卢建英的工作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驻足停留,卢建英的女儿大学毕业于设计相关专业,卢建英觉得苏绣传给下一代能够得到新发展。

2023年7月6日,卢建英在苏州平江路的工作室内刺绣。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在苏州,越来越多青年手工艺人走上非遗传承之路。每年上千万元的非遗保护资金重点支持后继人才培养,一批青年传承人成立个人工作室;多部门联动举办“技艺由新”青年手工艺人才选拔赛,为构建人才梯队提供支撑。承载着江南的温婉柔美又融合了国潮的现代时尚的苏绣,在匠心传承中,正一步步走向社会大众、走向国际。

青春版《牡丹亭》。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昆曲,发源于苏州,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时至今日仍然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提到昆曲,不得不提及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这部由白先勇携手苏州昆剧院共同打造的剧目。自2004年首演以来,迄今已在海峡两岸及海外演出近500场。今年1月,已经87岁高龄的白先勇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年轻人受青春版《牡丹亭》美与情的感动,而且从中认识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自己的戏,多么精致,多么美。” 3月,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即将开启,昆曲之美将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心中撒下种子,不仅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也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苏州以“排头兵”的姿态,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江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贡献苏州案例与经验。

苏州的源远流长,是以历史文化为源,以城市发展为流。

地理上的“江尾海头”“运河穿城”、经济文化上的“丝绸之路”“衣被天下”、历史上的“衣冠南渡”“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让苏州寻找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价值支撑。

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再到“扎根乡土,志在富民”的费孝通,历史给苏州留下刻进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气度,让苏州勇于“为国探路”,生长出勇于争先的“排头兵”气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苏州大地,一个个不甘平凡的好强之心被点燃:

镇办轧花厂钳工沈文荣带领23名青工,克服“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的窘境,办起小轧钢厂,日后位列世界500强的沙钢集团由此起步。

裁缝高德康骑着“二八大杠”,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狂奔向100公里外的上海,取到布料后连夜返回常熟乡下,用剪刀、缝纫机“编织”出日后畅销全球的波司登。

…………

追求最极致,敢为天下先。

苏州的“排头兵”气质,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三大法宝”中,“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相互激荡、相得益彰,点燃了苏州大地干事创业的“熊熊烈火”。

时代在变,视野要变,勇作“排头兵”的精神不变。

在碧波荡漾的金鸡湖畔,301.8米的“东方之门”与450米的苏州国金中心遥遥相望,勾勒出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的繁华图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里驻足,可以窥见苏州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内核。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第一站便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苏州工业园区。

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先进产品悉数展陈,这些产品背后,都蕴藏着启迪人心的创新故事。以园区内的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是中国科创板第一家上市企业,精耕于半导体检测设备,在细分领域赛道上跑出了核心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看苏州、看江苏、看中国的重要窗口。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实现“八连冠”,苏州工业园区被联合国贸发会议评为“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全国唯一。以开放为帆,以创新为桨,苏州工业园区如一艘巨轮,正加速驶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深海”。

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整个苏州从企业到产业,从载体到人才,从政府到市场,开发和创新热潮始终澎湃,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2023年,苏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7万家,全球“灯塔工厂”增至7家。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5家,分别位居全国第六和第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经验在全国推广。苏州实验室加快建设,成功获批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新增国家级人才215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86人、占全省32.6%……亮眼的数据实绩为苏州未来发展厚植基础沃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市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苏州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力以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率先在苏州变为现实!”

今年1月召开的2024年苏州两会,向苏州全市上下发出了昂首阔步新征程的动员令,号召大家鼓足干劲、蓄势期远,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继续走在前列。

率先,苏州有底气。

2023年,苏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7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2万元和4.6万元,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提振了每一个苏州人的精气神。

工人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恒力集团博雅达纺织智能车间作业(2021年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率先,苏州有信心。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苏州用周密扎实的部署排出任务书和路线图,聚焦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以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切入,着力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自由贸易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作为经济大市、工业大市、开放大市的苏州,自觉把自己放在全国全省战略大局中审视和谋划,深度融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6月24日,乘客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城市广场站进站乘车。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2023年6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 “苏州市民乘坐地铁直达上海迪士尼,上海市民乘坐地铁去阳澄湖吃大闸蟹”成为了现实图景。苏州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江大海”时代。

2023年,苏州制定出台了推动经济率先整体好转55条和稳外贸、促投资等系列政策措施,内外需求协同发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31个,跨境电商增长63.4%,19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2023年,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苏州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12.51万人,跨过了“特大城市”这道门槛,成为我国第15座特大城市。面向未来的苏州,将具备更多发展势能,面对更多机遇和挑战。

千年繁华,与时偕行。又一个春天,正在扑面而来。

今年1月3日召开的苏州“新年第一会”上,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苏州GDP迈上3万亿台阶;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打造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昆山开发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开年即开跑,苏州正全力出击,抓招商、抓项目、抓发展,从签约桌到项目工地,一派火热冲刺“开门红”。勇当“排头兵”的苏州人,正飞速奔跑,再启新程。

尾声

城,所以盛民也。

“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想象的苏州,正倾力描绘着更有福气的“人间天堂”。

山塘街夜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乘着春风再次启程,苏州又迎来新的一天。

清晨,天蒙蒙亮,小巷的苏式面馆热气蒸腾,味蕾同城市一起苏醒。

菜场的摊位前喧闹起来,街道上的车流逐渐密集,行人脚步匆匆,赶赴春天的路程。

东方的天空吐露曙光,绚丽的朝霞照亮了金鸡湖面,一座座高楼的轮廓逐渐清晰。

张家港,码头的工人在忙碌,货物装卸井然有序,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许多出口的“苏州制造”正在运往远方。

张家港码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常熟、太仓、昆山……苏州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个项目正在抓紧签约,一片片工地又迎来了火热繁忙的景象……

站在苏州古城最高点北寺塔眺望,唯美姑苏正与富庶苏州双向奔赴,汇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浩浩汤汤,奔向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璞

标签:
责编:王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