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 | 牢记“国之大者”,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2024-03-01 15:00: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初心如炬,熠熠前行。江苏发展每到关键时期、每逢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把脉定向、指路引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过去一年,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前沿阵地的战略定位,江苏牢记“国之大者”,更好发挥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在深化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更好服务全国大局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事关全国发展大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必须落实好的“国之大者”。

谋长远之势,江苏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聚焦高水平保护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行长久之策,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为抓手,江苏制定实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持续巩固沿江化工整治、长江“十年禁渔”等成果,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久安之基,长江江苏段生态岸线占比已提升到64.1%,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大江奔流,“绿”能涌动。南京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在这里顺江而下,两岸新景美不胜收——江宁建成绿色亲水滨江公园,建邺鱼嘴湿地成网红打卡地,鼓楼中山码头再现火车轮渡同框的历史记忆……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拥有166公里长江干流岸线的南通,是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2023年10月10日上午,南通崇启大桥东侧出现多头江豚戏水的场景,附近企业员工惊喜地将这一画面抓拍下来,为长江口北支首次拍到江豚的影像记录。这一幕水清岸绿、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正是江苏护佑母亲河的鲜活缩影。

30.5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新年伊始,长三角三省一市晒出2023年经济发展“总成绩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江苏紧扣“一体化”“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与沪浙皖协同联动,取得累累硕果。

勇担重任,不负重托。过去这一年,江苏牵头实施8个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上海一所高校负责基础理论研究与仿真设计,我们公司负责工程实现和产业化应用,无锡一所高校开展可靠性评估技术研发,安徽一家企业作为用户进行应用验证,大家一起合作攻关大算力芯片先进封装难题。”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李杨,用简短的话语勾勒出一张覆盖长三角多城市、贯通技术创新各环节的联合攻关“作战图”。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过去这一年,江苏扎实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港口机场建设战略合作等新的“棋眼”项目,培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2023年12月16日,“长江口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南通正式成立,该联盟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倡议发起,旨在联合长江口地区的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长江口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呼应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构想,在长江口构建集产业技术需求、创新资源和研发组织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带动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国创中心管委会委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郜军这样描述联盟未来。

区域协调发展成势,全域共同发展势成

在全国“一盘棋”格局中,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是江苏肩负的重大责任、光荣使命。去年以来,结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江苏纵深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格局。

推动苏南建设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支持南京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过去这一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增长5.8%,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

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持续推进国家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制度,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共建共享,徐州中心商圈消费辐射半径扩展至150公里。

向海而兴,逐梦深蓝。2023年,江苏沿海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快于全省0.7个百分点。江苏沿海地区坚持“先立后破”,形成以海洋产业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以来,江苏省级层面构建了‘1+1+3+3+8’规划实施体系,分专项分领域细化落实规划重点任务,沿海三市也相应构建各自的规划实施体系,有效促进了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省发改委沿海发展处负责同志介绍,去年8月,省政府印发实施《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当前,江苏正推动沿海地区以海洋经济为重点,构建以南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盐城新能源、连云港港口物流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海洋产业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平衡点和面的关系是要义。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2023年,江苏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南北共建省级园区达8家,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8家园区去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累计达到23家,投资超10亿元工业企业10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16家,产出质效走在苏北前列。”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副处长边恩江介绍,过去这一年,共建园区已然成为江苏南北产业合作的主阵地和强引擎。

打破区域藩篱,探路模式创新。过去这一年,8家南北共建省级园区在苏南地区设立6家“科创飞地”,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揭榜挂帅”帮助苏北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生产在苏北、研发在苏南”。如常泗“科创飞地”与常熟理工学院、上海交大达成产学研合作机制,相关项目经过前期研发孵化,成熟产业化项目在泗洪落地,形成两地资源联动、互惠互补。

畅通“经脉”迸发活力,携手推进共同富裕

沪宁沿江高铁今年迎来首个春运,沿线各站客流量同步持续走高。春节假期期间,仅张家港站就累计发送旅客9.43万人次、到达旅客10.32万人次。

牢记“国之大者”,真正挑起大梁,过去这一年,江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速完善,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流动的江苏”活力澎湃——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北沿江高铁全线加速施工,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过去这一年,“轨道上的江苏”加快打造,充分发挥出对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牵引和拉动作用,铁路建设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对全国而言,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发挥了巨大的航运价值,但同时也是一道“天堑”。龙潭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过去这一年,一条条跨江“巨龙”不断生长。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将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3座,基本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连通。

水运既是江苏的鲜明特色,也是突出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禀赋,去年,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三改二”暨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开工,通扬线南通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一系列“水运江苏”重大项目拉开大幕。

对口支援合作和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过去这一年,江苏坚持全国“一盘棋”,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续写了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山海情”。

去年初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县的水稻收割接近尾声,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小平每天都要到田里观察刚投放的扣蟹生长情况如何。“今年稻田养蟹1038亩,供不应求。有江苏专家作技术指导,我们已经从学习入门技术进阶到琢磨营销方法了。”正是由于江苏在苗种、技术和资金三方面的支持,去年察布查尔县有稻田套养螃蟹小龙虾1700余亩、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等500亩,预计全年经济效益突破1500万元,为当地百姓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输血”与“造血”并重,过去这一年,江苏共组织实施支援协作项目1548个,80%以上的对口支援资金投向民生、投向县及县以下基层,65%以上的协作资金用于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建成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项目,不断补齐民生领域、基层基础和产业发展短板,对口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标签:
责编:王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