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年蒸、赶年集、品民俗、看非遗,市民游客沉浸其中,其乐“龙龙”。春节临近,年味渐浓。2月5日,扬州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5度,但市中心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龙腾狮跃、年集喧闹、游人如织、热火朝天。扬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参与其中,感受这条千年鱼骨巷散发出的民俗文化味和浓浓的年味。
热闹市集
这条700米长的鱼骨状老街身世“显赫”
扬州地方文化专家介绍,底蕴深厚的仁丰里为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这条700米长的鱼骨状老街,是唐代扬州老城里坊制格局的遗存。从地图上看,仁丰里的格局颇似鱼形,将“仁丰里”三字逆时针90º便可看出,“仁”似鱼头,“丰”似鱼骨,“里”似鱼尾。从地形上看,仁丰里被人们形象地称作鱼骨巷。仁丰里南北走向,似鱼脊椎骨,其两侧则东西向整齐排列着头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六巷、七巷等数条小巷,似根根鱼刺。这里汇集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的文博遗址。有纪念宋代岳飞而改名的旌忠寺;有乾嘉经学泰斗阮元的住宅和家庙;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两传胪”的科举佳话;有与文选编撰有关的文选楼、曹李巷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跟随人流,走进“年味仁丰里”第三届新春民俗文化节活动现场。该活动由广陵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广陵古城管委会、区城管局、区文旅局、区融媒体中心、汶河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当日吸引了数千名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一同品尝这道“文化民俗盛宴”。
年味浓浓
游客现场感言:“找到久违的年味了”
“满满的儿时记忆,找到久违的年味了。”活动现场,年画拓印、舞狮、糖画、面塑、泥塑、木偶等展台一字排开,民间艺人们的“绝活”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一位中年男子有感而发。记者看到,糖画摊前,老师傅手中的糖勺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便成型了。孩子们排着队,迫不及待地等着能拿上一条好看又好吃的糖画龙。驻步年蒸区,只见说着地道扬州方言的街坊邻里正围聚在一块,有和面的,有拌馅的,有包包子的,有上笼蒸的,大家配合默契,欢声笑语,空气里弥漫着面香、馅香和刚出笼包子的香气。路过的游客也饶有兴致地参与其中,在面点师傅指导下,包出一个个圆滚滚的包子。随着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人们吃着亲手包的包子,口感格外香,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们家孩子第一次包包子,兴奋得不得了。虽然有点笨手笨脚,包得没那么标准,但进步还是很大的。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了解年蒸的由来,对传统的年蒸文化也是延续和传承。”一位妈妈对记者说。
非遗展示
大年初一到初七,这里每天都有“文化大餐”等您尝
记者走到街区北入口舞台前,只见演员们身着演出服鱼贯而入,舞蹈、木偶、曲艺等节目一一亮相。台下观众看得解馋,听得过瘾,手机拍个不停。一曲终了,观众们拍手叫好。据了解,从正月初一到初七,这里每天下午都有群众性文艺演出,为市民游客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请大家品味体验古今交融的“魅力扬州年”。家住仁丰里的“老扬州”黄爷爷,是现场的忠实“粉丝”,他对记者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这些年来,自己亲身感受了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以说,扬州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浓。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唤醒了我们的儿时记忆,很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我和老邻居们真心地为这些活动点赞。”
广陵区汶河街道负责人表示,本次新春民俗文化节分为“年味集市”、“年味有戏”“年味香飘”“年味民俗”“年味研学”“年味古街”6大版块,同时与文昌商圈联动举办,通过剪纸拓印、雕版印刷、淮扬面点、木偶、通草花等非遗元素,充分发掘古城本土特色,为扬州市民提供寻忆年味、新春游玩的新生活场景,同时也让古城迎来节前的商业活力和消费张力。通讯员 广萱 朱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