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苏州晋级特大城市,常州冲关万亿之城,连云港圆梦深水大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江苏每一座城市都在奋力奔跑,勇做示范。岁末年初,人民网江苏频道策划推出“突破·2023”系列城市观察报道。
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这朵花,如今在江苏扬州花开正艳。
4个月前,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在扬州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上揭牌亮相。2024年新年伊始,扬州市即与航空工业沈阳所举行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签约仪式。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将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策源地,把高标准建设实验室作为扬州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扬州的“发力奋进年”。这一年,扬州对标一流、攀高比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确立“613”现代产业体系,并把航空产业摆在13条新兴产业链首位。
汽车轻量化技术人员对乘用车车身进行刚度测试。 人民网记者 张玉峰摄
锚定“613”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9月,扬州市推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确立了新一轮重点发展的“613”产业体系,聚焦6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条新兴产业链。其中明确,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航空、储能等13条新兴产业链。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当地拥有传统优势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在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升级转型。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东明介绍,该公司试验中心去年正式对外开展技术服务,目前正协助扬州亚普汽车零部件公司推进汽车电池包轻量化项目,未来将有更多一对一的服务助力扬州本土企业提档升级。
去年初,总投资150亿元的扬州阿特斯光储全产业链项目开工;9月,总设备投资53亿元的扬州晶澳科技20GW高效电池项目投产。在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上,扬州瞄准晶硅光伏、储能电池、风电装备和氢能四大领域,实施区域布局优化、园区功能提升、产业链条完善、技术创新突破和试点应用引领“五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开票超2000亿元,晶硅光伏产业规模达到全省第二。
数据显示,2023年,扬州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177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项,新竣工205项,新签约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488项,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811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6家。
锚定主目标,开年即奔跑。两周前,王进健主持召开“613”产业体系发展分析推进会,强调“推进‘613’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产业科创名城的重中之重,是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签约仪式现场。 人民网记者 张玉峰摄
布局航空产业
机械臂上,一台3D相机移动扫描飞机蒙皮,短短30秒,约10平方米面积的铆钉齐平度数据快速算出。这是扬州智能视觉研究所模拟实验的场景,这套智能装备已在我国航空领域得以应用。
2020年4月,中国商飞、中科蓝海和扬州江都区三方携手共建扬州智能视觉研究所。“别小看铆钉齐平度的数据,人工检测费事费力,如达不到完全精准,直接影响飞机的安全性能。”扬州智能视觉研究所副所长李翊俊说,该所现已开发了10余项面向飞机制造的智能视觉技术成果。
航空产业是扬州重点打造的13条新兴产业链之一,这得益于扬州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央地合作。5年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等一批重点科创项目相继落户扬州。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则是双方合作的最新突破。
“当下,国内以沈阳、成都、西安为代表的传统高价值复杂航空装备产业已形成完整布局,扬州建设产业科创名城、布局‘613’产业体系,将发展新型航空科技产业定位于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共建扬州实验室有利于快速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隋少春看来,扬州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坚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航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扬州从无到有、重点培育的航空产业,逐渐形成产业强磁场,目前已有50多家航空企业在扬州集聚。未来,这座城市将积极构建“飞机主机+机载系统”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打造全国航空产业的“创新智谷”“人才特区”“产业高地”。
航拍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产业化示范基地。人民网 余乐摄
聚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建设,是扬州“十四五”的重要任务,产业科创名城则被摆在“三个名城”的首位来抓。
2023年12月20日,王进健带队赴京拜访中建集团,出席并见证了扬州市与北京市西城区缔结友好区市签约。一路推介,均是围绕“三个名城”建设和“613”产业体系。
时间往前推两个月,在2023扬州(深圳)高质量发展产业推介会上,扬州集中展示与重点推介了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赛道”的项目需求。这场推介会签约79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20多亿元。
去年9月,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产业化示范基地竣工交付,4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了“开园即满园”。江苏瑞盈智拓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宁说:“从北京搬到这里,既是看好扬州科创产业的集聚效应,也是被热情服务所打动。”。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离不开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去年以来,扬州市举办10场“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城市分站赛,落地海内外人才项目103个;当地2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先后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开展校园招聘。在2023年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榜单上,扬州位列全国第33位,全年预计新增高校毕业生突破2.5万人。
“扬州把22层高的现代化教学大楼留给了我们,不仅让硕士住标间、博士有单间,符合条件的教职工都入住人才公寓。”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近400名全职航空科创人才、600余名师生在扬州工作和学习,充分的要素保障让他们安心做学术、搞科研。
摒弃居中思维,保持奋进状态,围绕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扬州提出到2025年,“613”产业总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对于新一年的工作,王进健在扬州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要带着责任“真干”,紧盯效率“快干”,创新思维“巧干”,努力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