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海安市俞万家庭农场农场主于清荣载誉归来,手捧沉甸甸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状,他心中满是感激与责任。作为江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第二批“头雁”学员,于清荣谦虚地说:“助力乡村振兴,带着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政府给了我这份如此高的荣誉。”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南京农业大学已经为江苏乡村振兴培育了三批“头雁”学员。于清荣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不仅汲取了知识的养分,更收获了高效发展种植业的新思路与新动力。这位曾在外务工的青年,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用实际行动诠释“让种粮农民有甜头有奔头”的责任与担当。
创业起点:从田间地头到千亩良田
于清荣的创业之路,始于对农村土地深深的眷恋与责任感。在外务工期间,他目睹了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农田抛荒的现象,心中萌生了回乡种地的念头。
2013年,于清荣毅然返乡,流转300多亩土地注册成立江苏海安首家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逐渐扩大种植规模至1000亩,于清荣凭借一股子韧劲和对农业的热爱,将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头雁培训:赋能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于清荣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参加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在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精心组织下,于清荣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精英们共同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前沿的农业科技理念和互联网赋能技术,特别是直播带货这一新技能,让我看到了家庭农场发展的新希望。”于清荣回忆,培训现场专家们不仅传授了直播带货的技巧,还通过实际案例分享,让他深刻理解了互联网对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
学以致用:直播带货开启新篇章
培训结束后,于清荣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他组建了专业直播团队,利用互联网将俞万家庭农场的优质稻米推向全国市场。“以前,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依赖线下,市场覆盖面非常有限。如今通过直播带货,我们不仅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还能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于清荣兴奋地说。
在直播带货过程中,于清荣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农场情况,创新性推出“稻田直播”“农事体验”等特色环节,吸引广大网友关注和参与。通过直播,消费者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稻米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还能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更加信任和支持俞万家庭农场的品牌。
产业升级: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除了直播带货,于清荣还围绕“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定位,与高校院所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农产品研发、企业人才培训。在他的带领下,俞万家庭农场逐渐形成了稻麦种植、收割、收购、烘干、仓储、销售等“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这不仅提高了农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周边种植大户与种粮农民实现有甜头、有奔头的共同发展。
“在江苏‘头雁’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培训学习期间,我逐渐认识到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要把俞万家庭农场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民,带领大家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于清荣坚定地说。他计划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从田间地头到千亩良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于清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头雁”的责任与担当。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项目激发了一批批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实现了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推动他们成为引领江苏乡村振兴的一支“中坚力量”。未来,在于清荣这样的“头雁”引领下,江苏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