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024年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二期在南京农业大学顺利开班。此次培训分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四个产业小班化教学,根据各产业特色分别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全方位助力“头雁”学员成长。
在规模畜禽产业课堂上,学校与学员代表携手,“黄教授”烧鸡、红烧羊肉、豆丹虫、林下鸡蛋、黑猪肉圆、轻食酸奶等农产品逐一亮相,上演了一场南农味道与“头雁”味道的“双向奔赴”之旅。
海门红烧羊肉的细腻肉质与独特风味,黑猪肉圆的传统味道与本土特色,以及地鳖虫等特种养殖新兴产品的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都引发了在场学员的浓厚兴趣。学员们踊跃分享,介绍特色产品的同时,分享其背后的故事与优势。
南京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产品展示搬上课堂教学,将南京农业大学产业特色融入课堂教学,这不仅是一次现场推介,更是一次破圈展示。
南京农业大学的黄明教授以“黄教授”品牌为引子,深入剖析了烧鸡卤汤中的科技含量,向学员们传递了“用食物做食物”的先进肉制品加工理念。他的讲解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不仅揭示了美食背后的科技秘密,更激发了学员们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无限遐想。
黄明教授在一堂题为《营养健康视角下鸡肉加工创新与实践》的课程中,结合自己在鸡肉加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讲解了如何通过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黄教授介绍了团队在鸡肉加工方面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实践,包括自动化屠宰分级设备、自动化连续式加工设备、智能化包装设备及运输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溯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等内容。”
现场学员们聆听后表示,通过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解到了前沿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充分感受到技术赋能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了主动学习先进知识的迫切性。
此次课程创新,不仅在于将产业特色融入课堂教学,更在于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在亲身参与中学到先进经验和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为他们今后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和解决方案。
扬州市廷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翟飞对此次课程赞不绝口:“现场看到了农产品加工品种的多样化和农业品牌的多元化,很多特色产品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黄教授的课程是为初级畜禽产品今后提升价值指明了方向,为产业转型升级、融合一、二、三产发展提供了思路。”卢小妹家庭农场的总经理卢文怡也表示,通过课程的学习,让自己对鸡肉产业发展方向和潜力有了更多启发,“我考虑在保留散养特色的同时,引入更现代化的技术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此次南京农业大学的课程创新,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展示和交流平台,更推动了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深入开展。通过引入产业特色,结合实践教学,南京农业大学成功打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头雁”队伍,更为乡村产业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头雁”项目培育力度,不断创新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员需求。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正如现场一位学员感慨,这场“南农味道”与“头雁味道”的“双向奔赴”,不仅是美食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更是一次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员们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无限可能,也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南京农业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