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做好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工作,增强“头雁”的成长孵化、产业示范和共富带动能力,助推“头雁”高飞齐飞远飞。6月11日-14日,南京农业大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导师团赴苏州全域开展“头雁”跟踪指导服务。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蔡恒领衔,导师团成员包括省厅科教处副处长夏小江、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党总支书记夏拥军、原院长李友生、原副院长肖俊荣,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侯喜林、人文学院教授杨旺生、农学院教授李刚华和江瑜、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定东、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罗英姿、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虞德兵和副研究员方星星以及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俞明亮和赵密珍等16人。
导师团深入苏州7县(区)20家学员基地,围绕农文旅品牌培育与推广、新兴技术赋能农业发展、农业人才发展、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等主题,共开展了7次座谈交流会,走访了20余个“头雁”学员的产业基地,把脉问诊,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全面解决“头雁”学员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活动得到了苏州市各区县农业农村局的密切配合,“头雁”学员的积极相应,跟踪指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阳澄湖大闸蟹作为中国水产品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品质、鲜美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大闸蟹养殖池塘中,水草的种植、管理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张定东教授分别介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两种主流水草的生长习性和优缺点,并建议采用接力种植的方式,维护水草。同时,张教授也建议可以借用无人机,实时查看水草长势,信息化管理水塘,避免水草老化腐烂,带来损失。
在苏州诗酒田园文化馆,导师一行听取了“头雁”王俊清介绍了文化馆的运行模式、品牌打造、文化建设情况。针对下一步的发展,杨旺生教授建议“要注重区域影响力,可以从民俗、餐饮、文化入手,抓准自身旅游特点、旅游特色”,“不可盲目按景区的模式运营,这是不可持续的”。
太仓福田家庭农场位于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虹桥村,经营面积120亩。农场机械化率90%,管理“省力、绿色、高效”,科技入户示范推广工作辐射周边1000多亩,惠及80多户种植户,有效促进共同富裕。然而,近年来,周边飞防作业农药波及导致农场大量果树停止生长,损失巨大。针对这一情况,俞明亮研究员建议“封闭药,对果树的伤害不可逆,可以联系果树专家和法务部门,测量损失,走法律渠道索要赔偿”,“无人机喷洒药物,不可避免影响周边作物生长,以及群众生活,要引起重视,要形成作业规范。”
常熟市虞美润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稻麦种植、大米加工销售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依托专业化队伍、标准化作业、智能化装备,构建集技能型、精细型、智慧型于一体的“田保姆”服务模式,与种植户等签订“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服务协议,提供耕、种、管、收、贮、加、销等“一条龙”服务,促进了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实现了助农“慧”种田、带农促增收的建设初心使命。与大多数“头雁”相同,合作社面临着技术工老龄化,创新性人才紧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蔡恒建议“首先,要积极和高校建立联系,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工作站等多种途径吸引人才,江苏是教育大省,创新人才的主力是年轻人,可以用好的文创项目吸引大学生参与,以量取胜。第二,可以联合区域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讨劳务机制,成立劳务机构,缓解用工荒问题。”
这次跟踪指导,不仅加深了导师与学员之间的联系,也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下一步,南京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头雁”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头雁”导师团跟踪指导服务,持续把最佳的理念和信息、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最优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营造“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良好氛围,助力“头雁”产业提档升级,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 魏威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