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重要命题,并从“十三个坚持”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作出全面系统阐述,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需要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全局性、系统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
一、理论上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之中,植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之中,是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形成过程审视,这一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牢牢抓住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策略、奋斗目标及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等关键问题;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基础,一脉相承思想建党、组织强党、制度治党等党建思想;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为根基,深刻总结管党治党鲜活经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从思想内容审视,这一重要思想以“十三个坚持”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深邃思考与科学判断,展现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一方面,贯穿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比如,提出“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彰显人民至上的群众史观;提出“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体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凸显“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等。另一方面,揭示出全面从严治党新特点新规律。这一重要思想基于新的实践,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制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自我革命方案、首次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等,把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管党治党建设党的科学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二、战略上的全局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整体性顶层设计,是我们党立意高远的战略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统一起来;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突出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出长远谋划;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指导方针、建设主线、总体布局、质量要求、目标及相互关系,为党的建设提供总纲领和战略部署;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把依规治党作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等等。这些原创性论断坚持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一体推进、从严治党和兴党强党相互促进,从战略取向、战略布局、战略谋划、战略要求、战略任务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拓展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大党建格局,形成“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协调共进的新局面。
三、内容上的系统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等内容,“十三个坚持”内容之间联系紧密、有机衔接,构成系统集成的理论体系。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追求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始终,构成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意旨和价值特质;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使命任务指明党的建设前进方向;党的全面领导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党的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和制度安排。在根本原则上,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是党实现长期执政、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具体到党的建设科学布局,提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系统观念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注重发挥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统领性作用,彰显了政治建设与政治责任的贯通协调;提出“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突出先进性思想同科学性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提出“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组织体系、干部队伍、人才资源紧密联结,形成系统性的组织建党认知框架;提出“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重在发挥“三不腐”融合协同的叠加效应;等等。在保障机制上,提出“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依规治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构建并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总之,“十三个坚持”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系统性总结概括。
四、本质上的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一方面,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全党理想信念根基,大力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等等,取得卓著成效,这些新鲜实践经验与成就成为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这一重要思想是对解决新时代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刻回答。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还面临着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形成的突出矛盾问题,“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严峻复杂,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内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仍未完全根除,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正是对这些实践问题的有效回应,指导和推动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向纵深发展,体现出明确的实践指向性。
五、价值上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深厚的人民性。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自身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不断深化与拓展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比如,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核心价值理念;创造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指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创造性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从建党源头上确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创造性提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动力源泉;创造性提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工作评价标准;创造性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阐明民心民意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内在统一性;等等。这些论述涵盖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精神动力、建党使命、检验标准、政权本色等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鲜明人民性特征。
六、思想上的开放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性的思想体系。这一重要思想既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科学指导思想与为人治世文化根脉相贯通,又以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吸收借鉴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展现出包容特性。同时,这一思想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及时因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更新和完善自身理论。比如,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回应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纠正干部选任工作中“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的用人偏向;提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着力破解自我监督这一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这一系列具有鲜活时代特质的新话语,深刻体现了“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必将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而充实丰富。
(作者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