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E起学习平台 > 法治要闻 > 正文
江苏应急管理系统发布“首违不罚”清单
2025-04-10 09:57: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为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日,省应急管理厅正式发布《江苏省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这是省应急管理厅落实国务院规范行政执法要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减少执法“枷锁”,激发市场活力。

“《清单》共20条内容,不予处罚事项主要集中在规章制度、台账资料等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首次违法行为。”省应急管理厅执法监督局局长陈健永介绍,《清单》有效期3年,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通过划定执法“容错线”,为经营者提供纠错改正空间,让监管既守牢安全底线,又传递执法温度。

明确适用条件 严控政策实施边界

生产经营单位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一般事故隐患……翻开《清单》可以看到,20条内容的适用情形、法律规定和处罚依据均在《清单》中进行了明确。陈健永介绍,《清单》适用于我省应急管理部门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但免罚并非无原则宽纵,而是设定了4项严格条件,即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3年内未发生过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何谓“初次违法”?《清单》认定严格,明确要求自今年5月1日《清单》实施之日起,存在《清单》列明的任一项违法行为首次被查获,且在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中无相应的现场检查记录,违法行为未造成明显危害后果和社会影响,符合《清单》规定的适用情形,且在应急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前主动改正,或在责令改正后按要求改正。

“必须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才能适用免罚。”陈健永强调,该政策绝非降低安全标准,而是通过差异化监管引导企业更自觉遵守法规。“一方面鼓励企业主动排查隐患并积极整改,另一方面引导执法人员聚焦重大事故隐患、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检查事项,既能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又能助力企业精细监管。”

程序保障执法 规范闭环管理严防风险

为确保免罚政策落地规范,《清单》配套设定了清晰的执行流程在初步调查上,要求监管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可以适用《清单》的轻微违法情形,应依法收集相关材料,当场出具《现场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有关问题。

在责令整改上,要求监管执法人员完成现场检查后,生产经营单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责令立即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监管执法人员按要求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改正。

在复查验收上,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监管执法人员按规定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情况符合要求。

在案件办理上,即使免予处罚,监管执法人员仍应做好不予行政处罚的事实证据收集和梳理,按期限履行立案手续(当场予以纠正的除外),及时形成《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并出具《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好行政处罚卷宗结案与归档。

“不罚”但“必纠” 强化普法教育长效治理

《清单》特别强调,免罚不等于免责。对适用企业,监管执法人员须同步开展“说理式”普法:详细阐明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及潜在后果,并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机制。无锡某危化企业负责人表示:“相比简单罚款,这种教育让我们更清楚规定要点,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违规冲动。”

据悉,此前,省应急管理厅曾于去年10月8日试行对12种轻微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已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675件,为企业免予处罚1724万元。

“结合国家关于涉企行政检查的具体要求以及各地征求意见情况,本次《清单》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8项,进一步扩大容错空间覆盖面,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陈健永表示,省应急管理厅要求各地强化政策培训,严防执行偏差,对整改敷衍、重复违法或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将依法从重处理。

通讯员 严小娟

责编:任虹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