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盐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力以法治促自治、保德治、助善治,不断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2024年,盐城法院民事案件收案数多年来首次实现下降。
打造特色法庭
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真是没想到,在村里就能化解矛盾纠纷。”“真是太便民了,省时又省力。”……群众点赞的背后,源自盐城市全面铺开的“融合微法庭”。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幸福。如何破题,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块显示屏、一条数据线、一台电脑终端”。盐城法院在全省率先建设“融合微法庭”,以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江苏微解纷”等平台为依托,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微型司法服务站,就近提供指导调解、化解纠纷、线上诉讼等司法服务,让更多纠纷源头化解。
王某以养殖桑蚕为生,因邻村种粮大户韦某在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操作不当,致桑蚕食用受污染桑叶而大量死亡,王某遂联合其他92户养蚕户到韦某家中讨要说法。
村组网格员知晓后,迅速介入,第一时间通过村“融合微法庭”联系射阳法院兴桥法庭挂钩法官。
桑蚕是该村传统特色产业。接到连线后,挂钩法官高度重视,立即到“融合微法庭”现场办案。在实地调查蚕房、桑田并咨询农技专业人员后,法官通过“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向当事人讲法理诉情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韦某同意赔偿王某等人的经济损失;养蚕户们也在法官的劝导下放下心中怨气,自愿接受赔偿方案。
民呼必应,民呼即应。这只是“融合微法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实定分止争的一个生动缩影。
“新设立的‘融合微法庭’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法治资源得以下沉共享,为群众搭建了解纷快车道,真正做到了司法便民利民。”江苏省人大代表、射阳县植物保护站副站长吴树静感慨道。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2024年以来,盐城法院已建成357家“融合微法庭”,协调化解矛盾4300余件,1则《以“融合微法庭”护航和谐家“枫”》的经验做法入选新时代全国人民法庭建设典型事例。
强化多元共治
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
如何与各类解纷力量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效果,为矛盾纠纷寻得“最优解”,是盐城法院常做常新的“时代考题”。
2023年2月,某纺织公司因资金链断裂,骤然宣布暂停经营,公司负责人也玩起了“消失”。后,陈某等105名职工诉至东台市法院。
受理案件后,法官发现本案系纺织公司因经营困难未支付职工工资引发的集体讨薪纠纷,涉案人数众多,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法院在党委政法委统筹领导下,成立由司法、人社、信访等部门组成的调解工作小组,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多元化解工作。
调解当天,调解小组结合前期调查情况,提出“先1后N”分批次处置方法,即先就1名职工的工资问题形成调解协议,后续调解方案均参照执行,以此达到“低风险、高效率”目的。
最终,通过公司股东筹措资金,陈某等105名职工追索劳动报酬案全部达成调解协议。经法院督促,纺织公司陆续向105名职工支付工资,总标的额达140多万元。至此,该起群体性欠薪纠纷实现了“一案调多案结”的良好效果。近期,该案成功入选多元解纷案例库,成为全国类案裁判参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年来,盐城法院主动加强与司法局、派出所、住建、工会、律协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并邀请当地热心、有威望的村干部、网格员、乡贤等参与调解,合力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2024年,盐城法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52.08%,位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盐城法院积极召开金融纠纷协同治理工作座谈会;常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加强与物业、道交、知识产权等专业调解组织协作……多元解纷的“朋友圈”持续壮大、力量不断凝聚。
延伸审判职能
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如何推动基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盐城法院在审判中探索出一套“秘笈”。
单个案件反映普遍问题,便让巡回法庭化为“法治课堂”。
“法官,你们来啦!”盐都区楼王镇村民热情地向行走在乡间小道上的义丰人民法庭干警一行打着招呼。
多日前,一起鱼塘承包合同案诉至义丰法庭。2018年,盐城市盐都区某村委会与村民王某签订《鱼塘租赁合同》一份,约定将78亩塘口出租给王某,合同期限为五年。合同到期后,王某未按约定让出塘口,某村委会诉至法院。
考虑到该案属于农村地区常见纠纷案件,巡回审判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法官便把庭审现场搬到了案涉塘口旁,村干部、村民等二十余人也纷纷前来旁听庭审。
庭审中,法官结合案涉塘口养殖现状、村集体收益等客观因素,向原被告双方进行释法说理,现场促成原、被告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当场撤诉。
同时,为提升巡回审判实效,法官还就常见涉农问题向村民进行普法,为辖区内同类型纠纷提供了生动有效的解决范本,做实了更深层次、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治理。
“这次庭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庭审流程,也学到了有关土地承包的相关法律知识,真的是接地气!”一位旁听庭审的村民说道。
一子落而全盘活。盐城法院通过深入田间地头、村居社区,持续推进“巡回审判+就地解纷+普法宣传”机制,不仅实质性化解了当事人矛盾,也达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此外,盐城法院依托司法大数据资源,及时分析总结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普遍性问题,主动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反映辖区涉诉矛盾纠纷情况,切实以“小切口”做实推动社会治理“大文章”。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征程上,盐城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干事劲头绘就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新“枫”景。
特约记者 李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