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江苏积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12-22 10:28: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稳”与“进”,是江苏这一年经济发展的缩影——全省粮食总产再次突破750亿斤,达到759.5亿斤,创下历史新高;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1%,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施策、协同发力,积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革新之“进”巩固经济持续向好之“势”。

统筹“稳”与“进”——

在持续承压中走出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

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看这一年,江苏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肩负“挑起大梁”重大责任,江苏在“稳”与“进”的统筹规划之中,交出一份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318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四季度,外贸进出口实现“转正”、大项目投资增速高位运行、消费市场增长加快等一大批活力因子竞相迸发,拉动全年经济曲线上扬。

凡事履而后知,历而后难。这一年,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挑战如影随形——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全球贸易处于疲弱态势;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一些企业面临着供应链成本上升等困难。

纵观今年江苏经济运行情况,最大特征是“稳”,最好势头是“进”——

黄海之滨,江苏最大海港连云港港浪起潮涌,一艘艘满载的货轮向世界进发,连云港市第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苏南大地,常州前三季度GDP达700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列苏南第一,有望成为我省GDP“万亿俱乐部”第五个成员。

直面发展之问,让经济走势持续巩固向好,无疑要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也要通过“进”来实现“稳”。如何实现“进位”?

——“进位”需要思想引航。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起步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两次亲临江苏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明确“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对江苏发展饱含关怀、寄予厚望,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进位”需要政策助力。从年初省政府印发“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到8月底我省发布“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从稳外资、助企业,到稳就业、促民生……一项项具体政策举措,织起一张张发展“保障网”。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深切考量。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江苏经济正在爬坡过坎中,持续探寻从疫后复苏到求进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统筹“供”与“需”——

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协同发力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江苏经济稳步向好,但眼下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长期看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化供需协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增加有效技术供给,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位于无锡的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成立短短3年多,就实现50项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让,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放眼全省,“2家国家级中心、12家省级中心、23家省级培育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架构已经形成。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消除投资与消费面临的障碍——

将“房土两税”优惠政策执行期再延续半年;用好“税杠杆”,鼓励重点群体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今年以来,我省完善融资和税收制度体系,持续降本减负,激发了中小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投资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助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顺应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有效扩大内需——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显效,内需潜力加快释放,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中,江苏最先回暖向好的,是消费。今年1—10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国总规模的9.8%,位居全国第二。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省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

业态更多元,注入新活力。今秋,阿尔卑斯雪世界落地苏南城市太仓,让南方居民也能赶上冰雪热潮。自10月运营以来,该场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94万人次。

场景再“上新”,打开新空间。围绕“汉文化”,徐州持续打造商文旅品牌,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商贸辐射半径扩展至150公里,中心商圈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来消费占比过半。

惠民再加码,创造新需求。今年以来,“苏新消费”累计推出19项省级重点活动,全省举办6000余场各具特色的“一市一主题”促消费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及数字人民币红包超10亿元。

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人气、商气和烟火气转化为发展效能,我省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效对冲了外需收缩的压力,对全省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助推器”“稳定剂”作用。

统筹“外”与“内”——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内生动力

最近,一列汇集全省各地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徐州货运中心铜山铁路货场驶出,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伴随声声鸣笛,“江苏制造”奔赴全球。今年,中欧班列开行首次突破2000列。

2个业务总部、7家制造工厂、10家创新与研发中心……西门子在江苏已建立全产业链生态圈。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国际巨头在江苏“一投再投”。仅今年的企业家太湖论坛上,我省就签下45个超亿美元外资产业项目。

这一年,江苏深度“链入”全球,世界坚定“选择”江苏,一场场“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刷新。始终不变的,是江苏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

当前,国内大循环还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江苏以自身实践证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江苏这一年,统筹“外”与“内”,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着力提升制度型开放牵引力——

政策发力显效,外贸进出口触底回升,在10月份盼来了来之不易的“转正”。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4条”,到推出10条支持江苏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举措,政策端累积性的量变不断推动发展效应的质变。11月份,江苏进出口规模继续回升,增速高出全国6.2个百分点,为稳定全国外贸大盘总体形势再添信心。

精准招商“敲门行动”,为吸引高质量外资“赢先机”。各地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境外招商步履不停,带回经贸合作项目,也加深了交流互信。你来我往,今年以来,江苏推出“百展万企拓市场”、“走进跨国公司总部”、制定自贸区实施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等务实举措,跨国公司、外国商协会纷至沓来,选择“加仓”、设研发中心、设总部……

以“外”促“内”,加快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愈加清晰。“江苏将以‘一域之力’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添彩助力,也将以高水平开放增益世界。”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把握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提升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集聚流动力、配置增值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在东西互济、内外联动、进出平衡等方面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江苏将坚定地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以此“关键一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统筹“保”与“防”——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这一年,全省上下坚持底线思维,各行各业在保增长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高端产业链对外依存度高,是当前从全国到江苏,产业发展存在的重大“短板”。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我省提出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产业筑“久安之基”,各地以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在新能源之都常州,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38.1%,1—11月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超60万辆,占江苏产量2/3,同比翻一倍。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数实融合场景“唤醒”新工业。今年以来,无锡创建各类智能制造标杆1257个,其中,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培育对象17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不遗余力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江苏粮食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达759.5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全省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背后,是全省上下严守耕地红线、压紧压实目标任务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

攥紧农业芯片,推广优良种质,今年全省水稻国标三级以上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已占92%;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旱涝保收,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87%;强化政策引领,调动种粮积极性,我省深入开展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推进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实施,助力达产丰产。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业的稳健运行,也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新增上市公司50家,位居全国第一,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一……纵观全年,“第一”“前列”成为江苏金融业保持高质量运行最明显的特征。

一边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一边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清障铺路。 “我省健全完善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推动成立省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落实好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控处置的属地责任。”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查斌仪说。

劈波斩浪,迎难而上。奋进新征程,全省上下保持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有底气也有信心真正“挑起大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王梦然 王建朋

标签:
责编:戴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