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传统翻译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层论坛”在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背景下举办的,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要指示。论坛邀请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1位翻译界知名学者做大会主旨发言。论坛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陈一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严冬生书记、王军副院长和孟祥春副院长出席会议。本次论坛由开幕式、大会发言和闭幕式三个环节组成。
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军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严冬生出席开幕式,大会特邀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陈一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致辞。
陈一处长充分肯定新时代背景下讨论翻译元话语、挖掘本土理论资源、创新中国译学思想的积极作用。陈处长认为此次高层论坛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题基于国家和时代需求而策划,期待论坛为构建翻译理论的“三大体系”贡献力量。
潘文国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高度赞扬了论坛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名的政治敏感性和学术前瞻性。潘教授表示,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针开展学术研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是中国译论话语领域发出的先声。
二、大会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详细解读了关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和五个任务,指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指明了新途径,并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国译论如何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潘教授认为,首先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实现创造性转化;其次要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译论中的精华,实现传统译论的创新性发展,提出翻译理论建设的中国方案。
深圳大学蔡新乐教授分析了法云、理雅各、贺麟、罗宾逊四位学者对孟子思想的化用,认为中国译论不是要走出历史,而应回还源头之思,孟子的思想可以推动中国传统译论的创造性发展。蔡教授强调,只有摆脱现代性的西方“理性主义”的束缚,才能走向思想正轨,为中国译论的建构打下坚实基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重点阐发了中国译论创新性发展的进阶与方法,黄教授指出,可按夯实“双基”、纵横研察、重绘谱系三大步推进中国译论发展研究,构建以文献研究整合法为核心、概念史研究法、谱系学分析法等协同合作的方法体系,由此呈现中国译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勾勒中国译论多样性发展的总体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刘华文教授对美德伦理学与角色伦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均以概念翻译为基础,最终实现观念层面的理论转化。刘教授指出,这两种伦理学的语际建构对在世界语境中建立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余承法教授聚焦钱锺书“化境说”,对其进行时空定界、功能定位与范畴定类,指出“化境说”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多学科理论,是全译最高理想与最高标准的通约,是钱锺书经由个人实践提升而萌发的片段翻译思想。
上海外国语大学耿强教授以“话语来自实践: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话语研究”为题,观照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代表性的七大翻译丛书副文本所表达的翻译话语,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其呈现的特征,旨在填补对这一时期中国翻译话语研究的空缺,丰富对中国翻译话语体系整体的认识。
华中农业大学覃江华教授围绕“知识翻译学理论构建的中国传统学术话语资源”这一主题,提出知识翻译一方面要解决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知识差”问题,另一方面要把知识转变为行动,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解决“知行差”问题,展示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融入知识翻译学理论建构的可能性。
浙江大学冯全功教授把谢赫的绘画“六法”引入到文学翻译中,赋予“六法”以不尽相同的内涵,提出文学翻译的一个总体目标、五个实现具体途径。冯教授的研究运用中国传统画论的学术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文学翻译转化,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南京师范大学许多教授聚焦《三国演义》英译中的中国声音,分析了潘子延、杨宪益、虞苏美三位中国译者在《三国演义》“译出”中呈现的特点。许教授表示,潘子延重视文本选择并带有主观性阐释,杨宪益呈现出对修辞上的忠实,而虞苏美则对译本进行脚注补充。三位译者各具特点,为《三国演义》的对外传播作出了贡献。
苏州大学孟祥春教授围绕“论‘格融’与中国译论话语构建”,论述了跨文化演说中“格融”所发挥的作用,并加以实例进行阐释。孟教授指出,“格融”既是跨文化言说的方式和方法,也是目标和追求,同时还点明“格融”是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
苏州大学陈大亮教授受中国传统诗话与词话的启发,提出“译话”新概念,从“从神似到化境是否代表我国译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这一争议入手,以两条主线为基础,论证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提出中国译话的五个发展阶段,并对中国译话如何向译论转化与发展提出思路与方法。
三、闭幕式
闭幕式阶段,陈大亮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发言做了精要总结,指出专家的发言精彩纷呈,主题突出,研究深入,观点前沿,是对中国传统翻译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后,他向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学校与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协办单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热心协办,同时也感谢翻译团队与会务团队的热情付出,并期待未来与专家们进一步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