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推进玄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走在前做示范
2023-10-24 16:2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特别指出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玄武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奋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走在前做示范。

一、深入分析玄武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玄武始终将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培育出高端商贸、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三个千亿级产业,全力推动“1+2+2”现代化都市型产业体系建设。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地标。现有市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区22家,文旅企业3000余家,规上文化企业220家,全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单位、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金融产业为支柱。集聚一线品牌150余个、品牌首店超350家,首店发展位居省内各区县之首,以占全市约1%面积贡献近15%社零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11%;各类金融企业及网点达537家,包括54家总部金融机构,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265.2亿元、占全市比重达12%。以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为新增长极。云集涉软企业2000余家,双软认证企业累计近300家,涉软从业人员累计超4万人,形成软件产业链条完整、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汇聚先声药业、省医药、柯菲平、鱼跃等知名总部型医药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国获批上市的7款1类创新药中有2款来自玄武。

二、辩证看待产业发展过程的瓶颈问题

作为南京的老城区,玄武未来产业发展还面临空间、人口、结构等制约,需要正确认识、充分认清不利条件中可能蕴含的有利和积极因素。尽管区域空间受限,但产业载体仍很丰富。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实际可利用建设用地仅33.6平方千米。虽然已基本开发完毕,但载体空间仍然可观,现有近50万平方米优质载体,3年内还将新建近150万平方米载体。尽管人口逐年减少,但人才红利正在显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全区2020年常住人口53.78万人,较2010年减少11.42万人。虽然近三年人口降幅逐步收窄,由于玄武服务业占比达98.3%、中心城区区位优势突出,新兴产业发展、优质教育吸引等带动人口流入,对高端人才吸引力正持续增强。尽管行业龙头“一枝独秀”,但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区重点行业排名前五的“四上”企业合计营收贡献度均超50%,对龙头企业依赖度高,但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形成2个省级、5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体量在全市均处领先水平。

三、积极抢抓强链补链延链的良好机遇

面向未来,玄武要抢抓国家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战略机遇,聚焦数据要素、生物医药、平台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发力,更大力度推动玄武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紧紧把握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围绕数字服务、跨境电商、文商旅融合等6大主攻方向,推动全省第一个与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全省第一家外资旅行社落户,与深交所合作搭建知识产权综合融资服务平台,推进南京跨境电商(玄武)产业园建设,促成更多开放政策和应用场景落地。聚力打造创新引领发展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全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用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向现代转型。积极培育数字绿色发展动能。放大国机数科、跨境数科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的示范效应,推进金拱门中国研发总部等项目建设,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数据要素产业集群;深化与第三方权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交流合作,推动徐庄打造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空间。(作者:玄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张志超)

标签:
责编:丁小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