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妇联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继续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江苏各级妇联立足职能定位,聚焦妇女儿童家庭现实需求,紧紧扭住“有效”二字,着力以改革增动能、强实效,更好推进全省妇联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去年开始,省妇联以基层困境妇女儿童家庭需求为导向,走访调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发现一些因灾祸、重病、重残、单亲、失亲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妇女儿童家庭,虽已享受政策性兜底保障,但由于生活、监护能力不足等原因,依然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急需相应服务类的精准关爱帮扶。针对这类需求,省妇联争取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支持资金100万元,在苏北五市及南京、扬州筛选100户家庭,启动“我助妇儿康•一户一策微关爱计划”试点工作,推出“一户一策”困境妇女儿童精准微关爱服务,2022年为1396户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开展常态化、精准化关爱服务,实实在在地将党的温暖送进困境妇女儿童家庭。
针对基层反映关爱服务持续常态供给缺乏资金保障问题,省妇联与省财政厅联合开展实地调研,省财政厅给予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一户一策”工作,进一步扩大保障关爱服务覆盖面,推动微关爱工作常态化持续开展。
从最初试点的“一村一户”到后来的“一村多户”,“一户一策”帮扶内容从生活照料拓展到提供岗位,关爱对象从已享受政策性兜底保障的人员到更加注重事实困境,将一些没有享受兜底政策、但生活确实困难的低保边缘户纳入关爱对象范围。“全省各地妇联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凝聚专业力量,开展‘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试点并向全省推广、形成常态机制。”省妇联主席朱劲松介绍,目前已为全省2400多户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开展常态化、精准化关爱服务,切切实实地将温暖送进困境妇女儿童家庭。
对接妇联事业发展新需要,顺应妇女儿童和家庭新需求,省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破解县级妇联改革破难、组织覆盖破难、基层执委作用发挥破难、妇联组织作风建设破难“四难”问题,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力量,把各领域妇女组织好、凝聚好。
为加强新领域妇建,省委省政府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建设工作纳入省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各级妇联不断织密组织网络,纵向下沉到社区网格、小区楼栋、村民小组,横向推进新领域妇联建设,创新云上妇联、硅巷妇联、小区妇联等组织形态,在长江船娘、女卡车司机、“卡嫂”、女网约车司机、快递物流、商圈园区、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拓展组织覆盖,全省新领域妇联组织达7400余家,并为她们开展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亲子教育等活动,为她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围绕建立推动代表执委作用发挥机制,江苏各地妇联不断助力完善妇联执委带领妇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创新建立妇女议事会新格局,搭建妇联牵头、执委领办、妇女参与、多方协商、良性自治的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贡献巾帼力量。
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纯垛村妇联执委、妇女代表严秧林在家中创办妇女议事工作室,围绕“关注独居老人生活情况”主题开展妇女议事会,对排查出的独居老人形成关爱方案,落实责任到人。在她的帮助下,辖区内3名独居老人的子女做到了按时“回家看看”,妇女代表们也定期探望老人。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妇女议事会1.8万个,年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超过5万场次,切实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打造具有江苏妇联特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