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全省企业正围绕绿色低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型服务的供给,积极参与新的合作模式与新的交易类型,并重点攻克碳捕捉、碳封存和碳利用等领域的前沿性、关键性绿色低碳技术,有力推动江苏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进而提升绿色低碳产业能级。
从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始
6月30日,国信靖江百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正式获得核准,这是国信集团继射阳港、滨海港、沙洲三个百万千瓦支撑性煤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后在大型清洁高效机组项目建设上的又一大突破。“随着集团4个百万千瓦支撑性煤电项目、共计8台超超临界百万机组陆续建成投产,集团控股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超2000万千瓦,预计煤电机组年发电量将超900亿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从2023年的305g/kWh降低至297g/kWh,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和平均能耗水平将迈上新的台阶。”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现代物流发展全链条,提升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储智运平台通过“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打造循环运输网络,对返程车源有效利用,最大化实现合理运输,降低返程空驶,降低碳排放,打造绿色可持续循环经济。“通过平台赋能,我们将返程空驶率降低20%,车辆利用率提升40%,为加快我国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形成贡献力量。”中储智运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建筑是低碳产业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江苏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99%,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0.7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5.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规模持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
南京市新城大厦是南京市党政机关三大集中办公区之一,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大厦先后开展两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荣获2019—2020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十佳示范案例”。“一期项目改造内容包括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照明系统等7大项,年节电量约150万千瓦时,节约天然气约43万立方米,综合节能率达15%以上,8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911.8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515.52吨。”新城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新城大厦开展二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光伏车棚,装机容量144.3千瓦,年发电量15.4万千瓦时。
市场化方式引导绿电消费
“目前,江苏国信能源销售公司已顺利完成江苏2023年度绿色电力交易,累计协助所属用户完成交易电量3110万千瓦时,助力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15万吨。”近日,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发力低碳产业,必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但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等技术特点,让电力系统消纳和运行成本出现明显上升,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新能源入网要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
“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平价利用。如果仅从成本看,新能源发电并网会导致电价上涨,要有效化解这部分成本,就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市场建设上做出探索创新。”一位电力行业研究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绿电交易大有可为——将有意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电力用户区分出来,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直接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一方面可充分体现出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另一方面绿电消费产生的收益可反哺绿电发展,更好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自绿电交易启动以来,江苏相关企业一直积极参与。今年首个季度,江苏电力用户通过直购电交易平台累计达成19笔绿证交易,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成交量突破10万张,对应电量100000兆瓦时,实现“绿证”交易“开门红”。
“截至3月底,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累计完成江苏省2023年绿电交易成交电量3.2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7.6万吨,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绿电市场新形势新变化,该公司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分析绿电供需情况、研判价格走势,为用户绿电消费需求提供政策支撑。目前,江苏公司满足用户绿电需求累计成交近2亿千瓦时,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经营赛道,为加快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国能特色、江苏特点”的一流绿色智慧综合能源标杆企业夯实基础。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认为,绿色电力交易对企业而言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满足了企业对于绿色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将进一步助力公司成为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新技术绿色再造工艺流程
6月2日,亚洲最大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年捕集二氧化碳量达50万吨,产出干基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
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一项新兴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再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碳资源开发专项办公室主任龚海艇介绍,泰州电厂协同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就实现二氧化碳“深层次、高效率、大循环”使用进行攻关,贯通二氧化碳捕集到消纳的全周期链条。为实现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营,泰州电厂曾调研周边园区与企业,对接二氧化碳使用需求,并牵头编制形成华东区域二氧化碳需求分析报告,锁定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高新机械清洗等方向用户,公司已与8家单位签订购销合同,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即50万吨/年的足额消纳,具备稳定盈利能力。
火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再利用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材料,改变了传统的工艺流程。“以实体经济为根基,要特别关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在省战略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赖力看来,除了积极推动节能增效,做优化、打补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产品,如采购节能空调、变频电机,实施节能智慧管理,使用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等,也要探索传统行业的工艺流程绿色再造,把钢铁、化工、水泥的高碳工艺颠覆转化为低碳零碳工艺。
今年,《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其中就包括围绕碳高效捕集利用与封存、变革性零碳能源、环境与气候协同控制、固碳增汇等方向,超前部署实施一批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力争取得原创性、引领性成果。
科技创新是项系统工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紧密相关。赖力认为,首先需要开放更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例如组织技术赛马或揭榜挂帅,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技改方案等;其次,做好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例如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需要配套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充电桩网络等;三是要引导节能降碳科技人才培养,目前市场对新能源、“双碳”相关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现有高校对能源和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错配,要推动产教融合、校地融合;还要做好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光伏、风电、储能等前景相对明朗的领域投融资较多,但对于前沿未来领域的风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融资,需要特别关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