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温暖柔和,唤醒万物,幼儿园里也是一片生机盎然。无锡市新吴区和风幼儿园的园名就赋予了春日遐想和向往,为春日里的风增添了一丝温柔和暖意,为“敏探究、乐合作、敢创造”的和风娃们带来特有季节里的自然礼物。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课程活动应取材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与社会资源,幼儿园教师应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精准选取有效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资源的价值及内涵,关注幼儿多元发展。在自然探索中,我们一起走进自然风,倾听“风”之语,享受“风”之趣,与“风”作伴,唤醒孩子们在大自然里最美好的时刻。
善于发现,寻找风。“哪里有风?”这一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追随着孩子的兴趣和探究欲,及时把握孩子学习的生长点,一场寻风之旅就此展开。在自然的园子里,孩子们兴奋地寻找着,“快看树叶在动。”“我吹下小草它也会动。”“老师,我手伸出来风会从我的手指缝吹过去。”“风把我的头发都吹乱了。”……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和老师、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在寻找风的过程中,发现哪里都有风,它就像空气,无处不在。在寻找风的同时,思考如何捕捉风,真是个好想法,这一提议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呼应,于是,在和风幼儿园的户外自然游戏场上,出现了风车、纸鸢、捕风袋等,通过捕捉风的游戏开展,孩子们了解了风有大小,跑得快,风就大,跑得慢,风就小;风有方向,放风筝时,要逆着风跑,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

勇于尝试,制造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发现事物。为了让风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风力轮滚滚”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探索如何制造出更大的风。有的小朋友用嘴吹风,有的小朋友找扇风物扇风,如:本子、垫板、硬板纸、各种扇子,还有的带来了电风扇制造风。在游戏中,孩子们发现还是用大扇子或大的硬纸板扇制造出来的风比较大。可是在竞赛中孩子们发现,即使两三个人合作对战龙龙小朋友一个,并且用一样的扇风物也很难赢过他。如何才能制造出更大的风赢过“风力轮大王”呢?通过观察、对比,孩子们分析总结出了不少影响因素:扇风的速度、力度、距离、方向等。孩子们在不同材料的操作体验中,深入思考,总结经验,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乐于探索,玩转风。春暖花开,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呢?”“可能是因为风吧,一吹就上去了。”“风筝是怎么做的呀?我想自己做风筝。”……带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风筝。通过了解制作风筝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孩子们自主探索,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孩子们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风筝。“快看,我的风筝飞起来啦!”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探索着如何将风筝飞起来,如需要逆着风奔跑,随着风筝上升的方向,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和放线的长度,孩子们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孩子们逐渐明白风向与风力是风筝是否能放飞的关键。在和风自然的游戏场上,舞动的风筝和奔跑的身影相伴,一只只风筝带着孩子们的美好期盼,载着孩子们的灿烂梦想飞向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