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江苏省统计局公布1—2月经济数据,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年第一考”成绩单至此全部出炉。
从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开年答卷中,我们看到,在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内需市场尚难出现新的增长点情况下,沪苏浙皖开局平稳,没有出现“经济失速”。
政策显效,如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出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后,几大支撑性数据均带来正向反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
恢复加快。如上海消费市场加速复苏,2月线上服务消费大幅上涨超25%,餐饮住宿业消费达4年来最高水平。
提速回升,如浙江工业用电增速逐渐高出去年同期,安徽前两月经济运行中供需两端持续好转、回升势头较好。
2023年,新局已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长三角正在同奏“春之曲”。
示范区建设全面发力,
深化拓展一体化制度创新
3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迎来启动建设两周年。现场会上,虹桥品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合肥的3家分中心进行深化合作签约。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也是苏州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是苏州‘家门口’的重大发展机遇。”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说,苏州将大力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积极复制推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政策经验,加速沪苏同城化进程。
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伸到杭州湾北岸,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目前,《总体方案》明确的104项重点任务已落地100项,明确的29项政策措施已落地26项。
对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而言,2023年是全面发力之年,也是“新三年”的起步之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近日正式获批。这是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省域法定国土空间规划,对推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施工图”已亮出,示范区将深化拓展一体化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更多富有含金量、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成果。今年将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实践引领区,推动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控详规划批复,推动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一期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等。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月中旬开始,长三角各地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之行渐密,在边走边看边交流中,一个重要话题均指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长三角勇当探路先锋、勇闯无人之境的创新共识,也是未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爆点”。
在G60高速公路边,一片绵延1.5公里、名为“G60科创云廊”的大型建筑让人过目难忘,它不仅是上海科创的“新地标”,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光带”。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里,G60科创走廊再迎大发展:随着顶板最后1立方米混凝土成功浇筑,位于松江区的“长三角G60科创之眼”一期项目1号楼、9号楼主体结构于日前顺利封顶。今年,“长三角G60科创之眼”一期计划实现全部结构封顶,有望再造千亿级科创地标。与此同时,在合肥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作交流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正式揭牌,该平台将进一步加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在南京,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引来全球顶尖大咖“紫金论剑”,共绘6G未来新图景;在杭州,从今年开始,每年将组织100名以上院士专家,携带1000项以上最新科技成果,向杭州1万多家科技企业推介并对接创新项目需求;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结构方案,有望提供新的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方案。
2月15日,科技部等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南京、杭州、苏州、合肥跻身前10强;同日发布的“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长三角41个城市中有31个上榜。
而在全球132家“灯塔工厂”最新名单里,长三角区域有17家入选,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江苏共有9家工厂入选。“‘灯塔工厂’群体优势的背后,凸显江苏在全球制造业网络中的重要地位。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七成在江苏建设生产线。”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评价,高质量科教资源和一流营商环境,使江苏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落子布局的重要目的地。
重大项目“赶前抓早”,
担当发展动力源稳定器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态度明确而一致——“赶前抓早”。
2023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安排正式项目191项,涉及总投资约1.7万亿元,其中年内计划新开工项目15项、建成项目26项,全年计划完成投资超2150亿元,比2022年计划数增长7.5%。
2月2日,江苏省召开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要求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纵览本年度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共安排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45个,年度拟投资5670亿元。为力争实现上半年开工率75%、9月底前全部开工的目标,当前不少重大项目已如期开工、加快建设。
2月20日,安徽省2023年第一批重点项目清单发布。这是安徽“分秒必争看开局”的一项重要部署——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
2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开工活动,进一步向全社会发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烈信号。此次,浙江省开工26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808亿元。
一边是重大项目“拔节生长”,另一边是招才引才热闹非凡,“新长三角人”规模不断壮大。
自1月28日以来,杭州、苏州、无锡、湖州等多座长三角城市通过包机包列包车等多种措施,远赴千里之外全力招工引才。与此同时,安徽、江苏北部等传统人口流出区域也大力推动本地人“留在家门口就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长三角而言,随着高质量一体化向更深处迈进,可以预见,大量人才将持续涌入,但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