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至1937年,千余名雨花英烈为捍卫家国信仰而牺牲,他们的身躯耸立成巍巍丰碑,于沉沉黑夜中点燃火种。2月16日下午,500余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从革命先烈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肩负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奋斗。
陵园内,学员们循石阶缓步向上,面向高耸肃穆的烈士纪念碑站定。低缓的乐声响起,礼兵将花圈敬献于碑下,学员全体默哀。默哀毕,全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久久回响。
一场特殊的红色微党课也在纪念碑前开启。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维春作为讲课人,将时间拉回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开天辟地的惊雷,在华夏大地炸响。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里,无数革命先烈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如漫漫长夜中的星辰,照亮了中国革命继续前行的路。
董维春带着学员们忆往昔峥嵘,看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国在党的带领下走向新生,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理想,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循着先烈的足迹踔厉前行!”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我们的农业发展正逐步由传统型农业向高质量现代农业过渡,我们也站在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起点。”董维春表示,建设农业强国需要一支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队伍,希望这堂红色党课能让全省基层农业工作者坚定信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董维春希望“头雁”项目能进一步加强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系统性培育,从思路理念、技能方法、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早日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优秀“头雁”,引领并带动一片。“希望学员们做大做强家乡的农业产业,在美丽乡村展翅高飞,为建设农业强国大显身手。”
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加上这次系统性知识授课、多元主题课程安排,让不少“头雁”学员感受深刻。作为淮安市淮阴区淮舌本味农场负责人,马振勇对培训课程中的“电商培训”印象颇深。“我们农场占地200亩,主要种植稻米和瓜果蔬菜,销售渠道单一,大家心里始终没底。这次老师开了电商培训课,我们准备回去就尝试,努力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送出去。”马振勇说。
同样从培训课程中受到启发的还有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书记黄平平。“过去一年,向阳村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感。”黄平平表示,培训给了他许多思路和想法,自己将把培训内容整理记录,带回村里分享给大家。“今年向阳村还会在产业结构上继续优化,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