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西南昌:护生态 保灌溉 巧供水
2023-05-17 20:19:00  来源:南昌日报  作者:熊金 熊欣 吴潇远 胡彦思  
1
听新闻

2022年6月下旬以来,江西省持续高温少雨,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9月6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至7.99米,鄱阳湖进入极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环湖地区也随之出现旱情。

面对旱情,抗旱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采取了什么措施将旱情对生物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鄱阳湖地区,探访鄱阳湖流域现状,记录江西南昌在鄱阳湖生态保护及抗旱救灾方面的积极做法。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鹭鸟成群结队在浅滩进食。

巧用碟形湖,为冬候鸟留住生态用水

9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山站观鸟平台,不远处,白鹭、池鹭、夜鹭、苍鹭等鹭科鸟类成群结队,尽情享受“全鱼宴”。

“在鄱阳湖当了10多年渔民,我从没见过鄱阳湖这么早进入枯水期。”记者在路途中遇到了驾驶摩托车前往鄱阳湖区深处的向阳村村民李凡江,自小在鄱阳湖边长大的他告诉记者,往年这个季节,现在所站之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水面。

搭上李凡江的摩托车,记者和他一起沿河道进入湖区深处。驶出700多米后,逐渐稀疏的草洲被干涸的黄白色河床所替代。再前行约3公里,河床变为黑黄色的潮湿泥土和浅滩,随着浅滩面积不断扩大,众多的鱼虾资源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放眼望去,浅水区内密密麻麻地站满了白色的鹭鸟。由于食物充足,它们无需争抢,站在原地便可饱餐一顿。

“若鄱阳湖的水位继续下降,现在的浅水区域将会快速干涸,鱼虾和水草便无法生存,鸟类也就没有了‘口粮’。对此,我们加强了碟形湖的控水保水管理,以缓解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南山站巡护员熊波告诉记者,鄱阳湖大部分的子湖泊都是碟形湖,其作用是把夏天丰水期的水截留下来,以保证秋、冬季枯水期需要的水量,持续不断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据介绍,鄱阳湖有大大小小的碟形湖102个,其中保护区内有22个。现在,这些碟形湖已经成为“候鸟食堂”。

“我们对碟形湖实行围堰控水保水,通过修补被洪水冲毁的矮堤,修缮遭受损毁的闸门,让子湖泊群在冬季更好地发挥水鸟栖息地的作用。目前,已完成9处闸口的闸板更换、清淤工作以及6处被冲毁堤坝的维修工作,涉及水域面积达5.37万亩。”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万松贤表示,今年7月份以来,该保护区管理局实施了“协同管湖”措施,争分夺秒控水保水。在夏秋连旱的背景下,“协同管湖”为加强鄱阳湖“湖中湖”生态修复,利用碟形湖调控湿地秋冬季生态用水,保护越冬候鸟和水生生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加强湖区巡查,保护鱼类资源

青青的苔草、裸露的洲滩、纵横的沟渠……9月14日9时,记者跟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渔政执法大队赣江中队,从鄱阳湖昌邑水域出发前往湖区巡查。

“7月份以来,鄱阳湖水位降得特别快,为及时发现珍稀鱼类搁浅情况,制止和打击违法捕捞行为,我们每天在湖区巡查。”新建区渔政执法大队赣江中队负责人王波指着两边的草洲说,“之前这里都是水面,现在水位下降,都变成了草洲。针对目前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我们抓住时机关闭碟形湖闸口,蓄水养鱼,防止鱼类因湖区干涸而大面积死亡。同时,每天巡查的时候还要关注碟形湖的水位变化,及时掌握鱼类生存状况。”

“近年来,通过加强巡查、严厉查处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禁渔效果逐步显现,鄱阳湖的鱼明显增多,有代表性的如鳙鱼、鲢鱼等,个头都很大。”新建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文平告诉记者。同在鄱阳湖畔的南昌县管辖鄱阳湖天然水面超53万亩,有大沙芳湖、三湖等较大湖泊,草洲面积28万余亩。自鄱阳湖实行禁捕退捕以来,南昌市南昌县所辖鄱阳湖区域内鱼类资源量呈恢复性增长,鲢鱼、青鱼等鱼的个体重量明显增加。

“由于今年鄱阳湖水位涨得快,退得也快,退水时,大部分水生生物顺着湖水游入了鄱阳湖深水区和长江干流。但碟形湖内仍有少量鱼类困在浅滩和沟渠内。7月以来,南昌县鄱阳湖水域大部分水位持续走低,甚至逐渐变成了草洲、浅滩、沟渠,给非法捕鱼造成了一定的有利条件,致使出现前往湖区捡‘漏’的现象。”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舒斯华告诉记者,南昌县渔政执法大队及乡镇护渔队加强了对所辖鄱阳湖区域的巡查执法力度,采取不定期巡查的方式,派出执法人员88人次,对相关人员进行劝阻,取得了良好的渔政执法监管效果。

近年来,为保护好“水中的大熊猫”江豚,江西成立了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组建了203支护渔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江豚巡护救助网络,定期开展长江江豚专项监测、巡护、救助,已累计帮助7头搁浅遇险江豚重回鄱阳湖。此次鄱阳湖汛期反枯,为防止江豚因鄱阳湖水位降低而搁浅,沿湖渔政部门和江豚巡护队加强了湖区的巡护力度。截至8月底,渔政部门尚未接到江豚搁浅死亡的报告。

多渠道破题,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临近鄱阳湖,当下,受到鄱阳湖低枯水位的影响,抗旱任务尤为艰巨。

“大塘坪乡有4.8万亩农田,境内有蚂蚁河,为赣江支流,与鄱阳湖相连。今年高温少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河入湖水量也偏少,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给农业灌溉带来极大困难。”大塘坪乡党委书记廖忠明告诉记者,“7月以来就没怎么下雨,蚂蚁河有几处断流,村里不少池塘也见了底。”

疏浚引水渠、抗旱渠,抢修损毁工程,打机井,购水泵……为确保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大塘坪乡上下一心,全力保障辖区农业灌溉用水。

“天气高温干旱,最急的就是我们农户,好在有政府协调帮忙,也挽回了不少损失,虽然天气不如人意,但看到所有人都团结起来抗旱,相信旱灾总会过去的。”大塘坪乡种粮大户陈以兰说。

据了解,大塘坪乡一直把水利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这为协调用水打下了坚实基础。结合乡情、旱情,大塘坪乡明确水泵、涵闸等水利设施取水位置和启动时机,发动全乡干部下村摸排水利设施损毁情况,对存在损毁的工程及时进行抢修,调动村民,齐心协力,解决水渠淤堵、渠道破损等问题,确保现有水资源应用尽用。为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大塘坪乡还新打机井、购置潜水泵,充分利用水泵就地、就近取水。

“截至目前,全乡启动大小电力提灌站69座,灌溉机井20余口,新打机井21眼,购置15千瓦电机组2套、潜水泵102台、电缆线200余米,还架设了2条低压线路,长度有2公里。”廖忠明说。

细究“缩水”原因,科学调水抗旱

鄱阳湖水位的持续下降,使得原本处于鄱阳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比往年提前3个多月露出全貌,周边绿草如茵,宛如一片“大草原”。

“降雨明显偏少,上游来水减少,以及持续高温导致蒸发量增大是鄱阳湖‘缩水’的主要原因。”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水情水资源科副科长钟艳婷告诉记者,6月下旬以来江西省平均降雨量1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江西省平均蒸发量388毫米,为同期降雨量的2.2倍。7月以来,长江中游干流汉口来水量1350亿立方米,较同期偏少四成。同时,鄱阳湖出湖水量为入湖水量的2.3倍,7月以来,五河入湖水量139亿立方米,出湖水量达316亿立方米。

在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降低鄱阳湖枯水对生态系统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要强化水利工程调度,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是抗旱的有效手段,也是抗旱的关键措施。”钟艳婷表示,在鄱阳湖入江水道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调节鄱阳湖枯期水位的作用最为显著。通过调节,可有效控制9月至11月鄱阳湖区水位,减缓湖区水位下降过快的趋势,以维持湖区水位自然下降过程,既解决了鄱阳湖区水量加快出流的问题,也有利于湖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持良性状态,可有效缓解类似于今年的极端干旱情况。同时,还要强化用水管理。全面排查,摸清工程底数、用水需求,精准对接每一个灌区、每一个城乡供水取水口,多引、多提、多调,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

“管理好鄱阳湖的102个碟形湖对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在洪水、干旱等情况下,碟形湖提供了与主湖区不同的生态,在水位高低变化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保持了系统的稳定性。”钟艳婷说。

标签:
责编:蒋志初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