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技师学院】“三步”发力建设育人“新高地” 打造数字技能人才“成长摇篮”
2023-06-01 15:23: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南京技师学院作为首批省重点技师学院,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秉承“立德树人”办学思想,聚焦培养数字人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锚定目标培养数字人才,专业建设助力转型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学院瞄准南京“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稳步推进专业转型。一是提速专业升级。学院专业建设紧扣“智转数改”发展趋势,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主动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对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重组专业课程,融合教学内容,推动专业转型,常设专业中82%的传统专业已转型为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专业;二是优化课程体系。作为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突出“职业本位”的教育理念,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组建骨干专业教师团队,编写校本教材,创建精品课程,在所有长线专业中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覆盖率达100%;三是打造品牌专业。学院成为人社部成立的首批数字与信息技术类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并作为网络技术与安全专业群分委会主任委员,联合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组建校企合作团队,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部级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工作,目前正有序开展教材编写工作。作为第二批组长单位正开展《供用电技术》部级一体化课程标准及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工作。

内培外引打造精兵强将,师资培养加速内涵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学院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职业素养优、技能水平高、业务能力精的教师队伍。一是外部引进。紧紧围绕学院办学特色、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需要,制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培养、引进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高人才”,提高人才引育效能,让引进来的人留得住、用得好。二是内部培养。学院注重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安排导师对新教师在教学计划设计、教案撰写、课堂教学能力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利用暑期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培训,将企业的技术引进校园,将校园的人才输送企业,实现双向交流、合作共赢,学院每年向全市输送各类技能人才6000余人次。三是竞赛提升。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新职业大赛省选拔赛工业互联网项目等各类数字化、智能化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项7个,教师队伍的数字技能、数字思维和数字素养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形成育人合力,校企融合推动协同发展

学院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数字化人才为己任,不断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一是加强校企合作育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会同专家库中的校外委员,定期研讨专业开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基地共建等问题,长线或骨干专业100%实现了企业冠名定制培养。二是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借助头部企业、高新企业培养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优势,与西门子、博西华电器等企业合作共建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联合实训中心8个、省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4个,校内现有各类实训中心(基地)22个、实训室93个,不断增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学院坚持“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近年学院与中电熊猫、康尼机电等合作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各类学员培训2300余人,建立起“企校双师、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凝心聚力谱写育人新篇,展望未来共绘发展蓝图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学院主动担当作为,适应数字人才培养新需求,夯实数字基础、推动学院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学院紧抓新一轮产业和技术变革对数字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的新机遇,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坚持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打破思想壁垒、强化观念转变、加强整体布局、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全院上下领导干部、教职员工的数字思维、数字认识、数字技能,增强全员数字化意识,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着力打造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形式智能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方向数字化的育人格局,创建了全员数字协同联动新局面。

创新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健全由行业、企业、学院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构建“功能模块化,理实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托“先进制造与服务”教学实训中心,融通“智能控制、先进制造、数字化技术”三大实训平台,串联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实训资源,进一步完善数字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瞄准世赛、国赛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新要求,通过赛教融合,畅通教师职业成长新渠道。持续开展送师入企,加大与头部企业深度交流合作,选送相关骨干专业教师按比例进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企业顶岗实训。

拓宽数字技能人才服务新通道。对标区域产业发展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南京本地数字化头部企业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培训力度,深化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完善培训方案和内容标准,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职能改造、数字化升级等要求相适应。按照“智改数转”要求,紧贴行业企业发展方向,以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针对智能楼宇、工业互联网、3D数字三维设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方向,在专项资金中列支1000余万元,开展实训基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促进企业需求融入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与优势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吸引力。

激发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新潜能。不断发挥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作用和贡献,面向与数字经济、数字技能密切相关的专业,加大倾斜力度,多措并举鼓励传统专业加速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型,稳步推动传统实训场地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以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数字技能人才为导向,不断打牢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根基。

大道至简,行稳致远。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强化内涵、着力做优、彰显特色,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开启学院高质量内涵发展新征程。

岳晗 王海燕

标签:数字技能;骨干专业;数字人才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