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盐城,黄海湿地铺上了“红地毯”,眺望远处,碧空如洗,飞鸟蹁跹;漫步在城市、乡村,绿色的生态、美丽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提高群众幸福感,农房改善让乡村风景更靓丽……
在盐城,随处可以遇见美,这是一座水绿湖清景美的绿色宜居之城。盐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打造绿色宜居之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做优环境
展现生态绿城魅力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关键抓手,也是盐城市建设“绿色宜居之城”的务实举措。近年来,盐城市以“绣花功夫”系统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长效化开展物业小区治理,精细化提供优质服务,以真心换群众舒心,以实干换小区新颜。2019年以来,全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直接惠及居民15.889万户,29个项目获评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盐城市以老旧小区宜居环境改善、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建设为重点,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调、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创新“用地、审批、资金”等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城市更新配套政策支撑体系,探索具有盐城特色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开展城市更新体验评估,制定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省、市两级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盐城市持续加大棚改旧改力度,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工作保持全省领先,截至目前,改造老旧小区204个(涉及楼栋1004栋、32387户,建筑面积336.66万平方米),投资8.99亿元;增设多层既有住宅电梯200部。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新开工(含货币安置)12886套,基本建成(含货币安置)20413套;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05套(间),基本建成2578套(间)。
持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推进各类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道路通达、桥梁完好、给排水和燃气保障可靠。推进绿色道路建设,统筹构建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体系,全市新建、改建“海绵”道路45条、52公里,同步推进“多杆合一”,建设智慧灯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开展住宅小区雨污分流三年行动,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到58.4%。推动城市内涝治理,提升城市防汛应急能力。市县两级人防指挥所全部竣工,全市人防工程竣工面积不低于30万平方米。统筹推进城北地区改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三河”(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和通榆河)全流域治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盐城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风险可控、监管精准、服务高效”的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智慧管理平台。推进数字城乡、智慧园林、智能建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驾驶舱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力度。
推进振兴
共建美丽绿色镇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要求,盐城市共建美丽绿色幸福镇村,持续增进农民群众福祉。
全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农房试点建设,完成1.9万户改善任务,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引导使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设施设备,合理选用乡土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积极实施绿色低碳乡村创建,建设更多自然生态廊道,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更加绿色宜居,新创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0个,保护修缮传统村落及建筑组群8个。积极构建“5带、18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带),努力实现特色田园乡村串点连片发展。
纵观全市,“美丽乡村”各具特色,星罗棋布。盐都区潘黄街道仰徐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逐步形成以葡萄、草莓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举办草莓文化旅游节,组建仰徐乡村一日游有限公司,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先后获得省“康居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大丰区大中街道是国家级生态村,以盛产早酥梨而闻名全国,是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质朴、错落有致,体现苏北特有的建筑风貌,发扬了传统的梨乡文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因毗邻建于唐代海春轩千年古塔而得名,是古老美丽神话传说“天仙配”的起源地,这里村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获得“江苏最美乡村”称号。
此外,盐城市全力打造“生态百里”示范带。立足资源禀赋,定位“全球顶级生态湿地体验基地”,依托沿海地区“林、海、鹿、盐、鹤、垦”等资源优势,挖掘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盐垦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内涵,构建“1+3+6+8+N”特色风貌空间框架体系,打造一批沿线风貌资源点,展示盐城沿海特色风貌“生态风光带”。
优化布局
打造绿色精品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盐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通过打造海绵城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主题。2022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盐城市市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完成配套的标准规范文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依据,涵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
近年来,盐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实施项目116项,总投资28亿元,海绵城市达标面积约52平方公里,市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81.2%。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满意度超90%。特别是在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全流域系统化推进河道整治,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作为治水之本,将海绵理念融入水环境提升全过程,成功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立空间重塑和规划留白制度,完善城乡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塑造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以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盐城市积极打造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全面启动“乐享绿城,提升活力园林空间行动”,着力打造中心城市“三川映瓢城,滨水镶慢廊;沿路织林带,绿意饰城厢”绿色空间体系,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公园绿地便民惠民服务功能,建设沿河沿路生态廊道,构建城乡一体绿道,全域推进林荫路、林荫广场、林荫停车场建设;加大立体绿化实施力度,建设口袋公园,推广单位、居住区庭院绿化空间共享,构建蓝绿交融高效节约生态网络,打造盐城特色绿色开放空间新样板。
漫步盐城街头,你会发现家门口、校门口、站台旁多了精致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虽然袖珍,却“五脏俱全”,草坪、树木、景观小品一应俱全,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好去处,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亮色。
2023年,全市计划新增城市(县城)绿地100公顷、绿道20公里,新改建便民型口袋公园30个、乐享园林示范点6个,实施“公园+运动健身”项目12个、林荫片区5个、林荫路10条、立体绿化点12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3平方米。
盐城市秉持生态、节约园林理念,推动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公园功能品质,提高绿色城市品质。建设盐城市智慧园林精细化管理平台系统,提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效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创造高品质绿色幸福生活,做优做美绿色宜居之城。
宋晓华 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