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喜迎二十大 | “经济强” :十年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南京高质量发展绘新篇
2022-10-10 20:40: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0年连跨9个千亿级台阶,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 

“经济强”,高质量发展绘新篇 

【编者按】 “希望江苏的同志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是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对江苏干部群众的深情嘱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是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深切关怀牢记于心,殷殷嘱托落实于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南京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走共富之路,扛起省会城市担当,交出一份“强富美高”新南京的精彩答卷。今起,本报推出“喜迎二十大——践行嘱托开新局 ‘强富美高’新南京”系列综述,展现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在南京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一幅幅难忘画面,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努力肩负经济大省省会城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国庆假期刚过,第三批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忙碌起来,一批批技术和业务人员奔赴项目所在地。

公司董事长傅涛表示,上月8日,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让作为在南京创建成长的博智安全倍感自豪。他们将坚守“为国家安全锻矛铸盾”的企业使命,为提高国家网络安全队伍的能力建设水平、优化国家信息安全执法和管理的手段、捍卫关乎国计民生的关基行业网络安全底线,贡献南京力量。

国家级大会在宁举行,凸显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年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306.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55.32亿元,经济总量连跨9个千亿级台阶、实现万亿的历史突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南京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

位于江宁高新园的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全力组装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企业新研制的发电机机型,具有功率大、体积小、结构紧凑、运输便捷的特点,预计三季度工作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位于江宁高新园的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全力组装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企业新研制的发电机机型,具有功率大、体积小、结构紧凑、运输便捷的特点,预计三季度工作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向“新”图强 

上月16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企业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与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

研究院高级顾问、联创中心主任胡义东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助力龙头企业优倍电气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推动国产化自主可控高端仪器行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辟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着力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打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于2013年9月在南京成立。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世和基因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基因测序。通讯员 褚旭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世和基因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基因测序。通讯员 褚旭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夜色来到南京市考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同科技人员交谈时,总书记说,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十年来,南京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三;南京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8位;去年,正式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书记视察过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近年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200多项,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业。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十年,南京“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近年来,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正式挂牌设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水生态安全与健康、光电、未来食品等4家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2012年以来,南京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8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213项,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校园。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摄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校园。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摄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这十年,南京创新主体实力显著增强。南京高企从2012年的733家增长至2021年的7801家;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占比提升至45%,全年新增的规上工业企业中高企占比达37.5%;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过1.68万家,仅2021年一年就有超过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认定为高企;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从85家增长至220家,2021年在孵企业总数达7766家。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南京共有独角兽企业17家,较2018年增长近5倍。近日公布的胡润研究院《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榜单中,南京7家独角兽企业上榜,位列全国第七位。全国工商联上月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南京8家企业入围;知名新经济智库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中国哪吒企业发展报告2022》,南京13家企业上榜,成为中国哪吒企业“第六城”。

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的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景象,全力冲刺保生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的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景象,全力冲刺保生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网络全球、决胜未来”,今年8月24日,第六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作为大会的重磅环节,紫金山实验室联合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发布多项重大科研成果。这些重大原创性成果,将助力南京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围绕“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目标,突出“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抓手,全力开动创新引擎,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南京担当、作出南京贡献。

务“实”图强 

9月15日,第二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和南京以两地连线的方式召开。本届大赛优秀成果将在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式上进行全球发布。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使命,已在南京成功举办六届,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牢牢稳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为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体经济“实打实”,数据最有说服力——

从2012年到2021年,南京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2021年,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2%,比上一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同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加速布局、优质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南京已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增长20.8%。

截至目前,南京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以及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南京“小巨人”队伍不断壮大,能量持续强劲。

工作人员正在位于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的茂莱光学生产车间内,生产光学零部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通讯员 王俊 摄工作人员正在位于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的茂莱光学生产车间内,生产光学零部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通讯员 王俊 摄

务“实”不守旧,精业而笃行。坚守实体经济根本和制造强市定位,近年来,南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服务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动能。

进入10月份,南京制造业标杆企业南钢,全面打响“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攻坚战。然而偌大的车间里,铁水奔流、钢花飞溅,却鲜见一名操作人员。

“我们的一线员工,现在已经主要集中到各车间的中控室和‘南钢智慧中心’了。‘大嗓门调度’已经变成‘大数据管控’。大家吹着空调、盯着屏幕,轻点鼠标、调整参数,即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心总调指挥长田信雷说。

向绿色化、现代化、科技化转型,向生态钢厂、智慧钢厂、美丽钢厂转型,传统重工业企业南钢在变,南京产业结构也不断调轻、调优、调新、调绿,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现代化。

2021年,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围绕“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月29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南京市相关部门介绍“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系列行动计划的相关情况。

“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剑指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着力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两大潜力产业;积极布局未来网络与通信、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一批产业新赛道。

位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开沃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新能源汽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段仁虎摄位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开沃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新能源汽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段仁虎摄

“下一步,南京将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南京发展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做优存量,巩固提升支柱产业;抓好变量,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扩大增量,打造数字经济名城,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南京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放”图强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铁路南京货运中心尧化门站一如既往地忙碌,一列列装载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联通“一带一路”,南京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南京全方位参与、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取得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

铁路通,“网路”更畅!引领传统外贸企业“触网”转型、在国内外跨境电商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链路外贸服务综合平台——中国制造网,总部就坐落在南京。

近年来,该平台连续承办“江苏优品畅行全球”共18场展会,助力超万家企业乘“云”而上,云端获客,同时连续成为“中国第一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合作伙伴。

“十年来,中国制造网注册会员已超过2000万。2021年,有来自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中国制造网,访问量超过18亿人次。”中国制造网总裁李磊介绍说,中国制造网已从基础的信息展示平台,发展为提供精准营销推广、TM洽谈在线翻译、在线交易支付、物流报关、融资退税、专业培训等服务的全链路外贸服务平台,成为中国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和海外采购商采购中国产品的重要网络渠道。

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的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年间,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开放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开放载体动能进一步释放;开放通道建设成效显著,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构建。

这十年,南京外贸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南京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85.3亿美元,十年跨越4个百亿级台阶。2021年度获评省内唯一的商务部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十佳”城市,南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实现大跨越。

这十年,南京利用外资量质双升。2021年南京实际使用外资50.1亿美元,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十年间共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706个,LG新能源、福特研发中心等一批龙头大项目相继增资、投产。截至2021年12月,1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投资设立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共计225家。

这十年,南京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效明显。十年间,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45亿美元。工程企业十年间新签工程合同额345.5亿美元,规模总量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南京占比超过半数,中材国际等企业承揽重点项目表现突出。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为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南京还积极争取在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并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经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聚焦关键领域,差异化探索闯出了新路;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促进要素集聚,提升了自贸便利水平。

南京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方位、系统化谋划制度型开放举措,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链开放创新,着力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升自贸改革标识度,努力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制度良种”。

以发展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南京最大的“充电宝”——江北储能电站亮相南京江北新区。通讯员 杜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以发展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南京最大的“充电宝”——江北储能电站亮相南京江北新区。通讯员 杜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展望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南京将按照省、市党代会提出的任务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培育数字贸易新动能,全面提升开放通道、平台能级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贸易枢纽,成为高水平开放特征鲜明、国内国际循环高效衔接、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服务”图强 

上月28日晚,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南京市创新建设“质量小站”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做法被点赞。

质量小站。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质量小站。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南京已不是第一次被国务院“点赞”。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整理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部分创新举措15条,其中一条来自南京海关、两条来自南京的探索和实践,“南京元素”格外闪耀。

2020年、2021年,南京还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通报表扬、表彰背后,是南京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执着追求——

2018年9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2019年12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2021年2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今年初,对照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101项改革事项,南京又出台《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6个领域116项工作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贵在务实,重在落实,成在坚持。

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良禽择木栖、花香蝶自来,筑巢引凤,服务至上,南京将坚决扛起“勇挑大梁”政治责任,坚持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更加安心舒心。南京各部门各板块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国资、民企、外资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南京都能拥有放心投资、顺心工作、舒心生活的美好体验。

“位于紫金山实验室的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控中心,一片忙碌”“世界500强企业在南京投资的扬子巴斯夫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9月27日在京开幕。展览紧扣“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为主线,聚焦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既展现事业发展的新局新貌,又揭示变革背后的力量和动能;既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引领、思想指引,又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在江苏展区,来自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郭琦,不停为参观者介绍“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在江苏展区讲解,我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画卷的每一笔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来自南京的讲解员,我更为这里的每一个‘南京元素’,倍感自豪。”郭琦说。

时间见证非凡,展区里“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一个个闪亮瞬间已经定格;奋斗续写华章,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踏上新的征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通讯员 李京武 邵启明 熊娟 章丹馨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