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南京:小农户融入大农业,合作社闯出“共富路”
2022-08-25 08:46: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1
听新闻

处暑已至,带着西瓜味儿的夏天即将“下线”,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的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基地送走了一个收获满满的西瓜丰收季。“十年来横溪西瓜产业效益基本稳定下来,今年西瓜这一季的收入又能达到2000多万元。我们还向周边及陕西洛南县输出种苗、技术、发展模式等,让横溪西瓜成为苏陕协作的重要项目,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合作社理事长王宏山告诉记者。

南京瓜农于行阳在瓜棚里向顾客们介绍着横溪西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

南京市农民合作社数量发展犹如抛物线: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增长,最高时期达到6500多家;最近十年进入“瘦身健体”阶段,着力在规范发展、质量提升上下功夫。目前,南京市农民合作社总数精简至4037家,社员40万人,经营土地面积40万亩。全市农民合作社年经营总收入超27亿元,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江苏省前列。十年里,农民合作社发展成为南京市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主力军”。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成立了种植专业农机合作社。除了完成合作社及自家农田的作业外,合作社还会对外承接业务。

小农户拥抱大市场,合作社经营实力跨越式提升

“自从加入合作社,我们农民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品种、农资、农机、技术指导等统统不用操心,全部统一由合作社提供。种出来的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卖的价钱还高了。”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成员陶小四笑道。

这是近年来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普遍“福利”。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形式。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模式往往面临“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困境,一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单家独户“办不了”或“不划算”。合作社则可以完成小农户难以完成的投入、管理、经营等市场活动,组织小农户抱团闯市场。

横溪西瓜产业曾因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日益萎缩。露天种植的环境下,上市就遇到梅雨季,连绵阴雨的浸泡常让瓜农血本无归。王宏山2000年牵头成立了南京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最近十年,他以合作社为载体,帮助种植大户提高种瓜的科技“含金量”。“合作社带头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改变‘靠天收’的局面。”王宏山说。

横溪西瓜。周世成 摄

十年里,合作社的成长让西瓜产业迎来新变。通过王宏山的示范引领,早熟品种“小兰”成为横溪西瓜的“王牌”品种。他建起钢架大棚厂,建起连栋大棚,筹划西瓜节……目前合作社种植面积2000多亩,涉及150多户农户,亩均效益从500元跃升至1万元以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纷至沓来取经。

这也是南京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缩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湛中林告诉记者,2007年至2012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指引和政策鼓励下,全市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而最近十年迈入质量提升阶段,综合经营实力明显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合作社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一方面,增强发展“软实力”。南京市对合作社进行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围绕组织设置、决策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建立有规则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提升经营“硬实力”。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更新升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冷链物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联农带农能力更强。

这在《2021年度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监测报告》中也得到体现。监测报告带头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高强介绍:“我们发现南京的农民合作社管理规范、综合经营实力较强,品牌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都为农民合作社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南京市年经营收入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3家。合作社帮助小农户克服分散经营的不足,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给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注入更加旺盛的活力。

农民变“股东”,合作社共富之路不落一人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比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具备更强的联农带农功能作用。在十年的质量提升阶段,合作社引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魏统田是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也是高淳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这是一种由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2008年初,他刚到村里就成立了这个合作社。“合作社的头等大事就是让村民们都富起来、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魏统田与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听取村民对村里发展的建议。受访者供图

然而,和睦涧村一没有资源、二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长期在镇里垫底,拿什么发展合作社?魏统田瞄准高端市场,发展有机稻米产业。依靠产业支撑,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除了货币出资入股,我们还鼓励‘以田入股’,低收入农户可以通过财政扶持资金等多种形式入股。”

这促进合作社步入良性循环。2014年,合作社发展提速增效,建设了粮食加工厂、烘干房、农机库、直营店等,初步建成包括生产、加工、销售、植保、劳务用工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一个原先仅18名成员的小小合作社,成员增加到455名,成员出资总额增加到550万元,种植面积扩大到3232亩,年经营收入由80多万元增加到800多万元,连续四年成为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

合作社富了,村民们也受益。村民魏冬美和老伴都患过癌症,成了低保户。恢复以后村里给他们在合作社安排了两份家门口的工作,两人还凭借6亩土地入股,每年领近3000元的分红,加上工资一年收入近6万元,年底还能领20斤大米。2020年,夫妻俩退出了低保户,“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现在农村大多还是‘空心村’,老人小孩多,劳动力弱。村集体现在具备造血功能了,才能给大家托底。合作社每年拿出不低于20%的红利分配给低收入农户,带动70户103人全部实现脱贫。”魏统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81%的农田入股合作社,基本实现村民入社全覆盖。村民们除了每年享受保底收益外,年终还能根据入股土地多少享受“二次分红”。2021年,农户分红143.63万元、户均3164元,初步实现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的双丰收。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牛首社区农民阮凤华向记者展示一家三口刚刚收到的分红。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丽华 摄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分红”“交易额返还+二次返利”以及“二次分红”等多种形式带动社员共同致富,1900多家合作社实现二次分红,村集体领办的47家综合社普遍实现分红。

“我们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杜娟分析,“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可以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受益面更广,在二次分配上可以对困难家庭适当倾斜,促进共同富裕。”

据介绍,到今年底,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的行政村占南京市行政村总数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让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在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助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小船”变“大船”,联盟助推合作社“乘风破浪”

要把合作社越办越红火,南京市跳出单体合作社发展思维,促进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社会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抱团发展再上新台阶。

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种西瓜,横溪西瓜种植面积一度扩张到6万亩,种植户超过6000户,产值数亿元。而一拥而上后,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横溪西瓜的整体品牌和产业发展。

2014年,王宏山组织了32家同类合作社,成立合作联社,这意味着街道八成以上的西瓜种植面积实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我们把统一农资供应、标准收购等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复制在合作联社上,带动各加盟合作社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

这成为各个合作社谋求突破的新趋势。“我们已经从只够温饱的个人打拼阶段,走向标准化养殖的小康阶段。合作联社带头尝试,让大家少走弯路。”“螃蟹大王”邢青松牵头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跨区域水产合作联社——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横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泰州5市,涉及23个水产专业合作社等成员单位。去年合作联社产值接近6亿元,带动全省农户3200多户。

南京市高淳区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方式,助力农民致富增收。

农民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而合作联社更进一步,扩大联农带农的范围和作用,把“小船”集结成“大船”,把“大船”集结成“巨轮”,迸发更强的发展潜力。

发展农民合作社还可以借助全社会之力。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南京邮政、紫金农商银行等8家单位被聘为副理事长单位,为合作社提供信贷保险担保、物流电商、农机农技、信息宣传等多要素多环节服务。

“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直播、云展会、社区团购等形式助农销售农产品。”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农民合作社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鼓励同行业或者产业密切关联的农民合作社,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鼓励合作社联合社推动生产基础设施共享,提高农业机械、仓储、冷链等设施利用率。”湛中林说,南京市正酝酿出台《南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以培育“双优”(综合经营实力优、联农带农能力优)合作社为标杆,带动更多农户走上共富之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丽华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