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坚持自信自立 推进创新发展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
2022-11-29 09: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夏锦文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凸显了坚持自信自立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为新征程团结奋斗开创新的伟业提供根本遵循。

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自信自立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源远流长、灿若星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高尚品格和博大胸怀,涵养出诸子百家、骚人墨客、历代文豪的千古绝唱和传诵名言,也蕴含着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力量源泉。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磨炼出厚德载物的心性,铸就了自强不息的脊梁,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精神风貌。

自信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信是自知、自胜和自我修养。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要成为强者、智者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告诫将士,“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王阳明曾提醒人们,“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如此类的古训十分丰富,它们都揭示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民族只有坚定自信,才能挺立脊梁;一个国家只有坚定自信,才能行稳致远。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一再证明,国家的强大是建立在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信心信念之上。

自立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一个自信的民族必然有自立的骨气。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自强不息的自立品格,骨子里镌刻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易传象传》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喻示着人要刚健不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自立的典故比比皆是,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等等,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深深融入中华传统之中,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自立精神的不断传承,让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气概和开放包容、讲信修睦的心态,进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代十年坚持自信自立取得伟大成就

自信自立的优良传统永续传承。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当今世界,如果说哪个政党最有理由自信自立的话,那一定是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风华正茂,经历艰难万险却斗志昂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自信自立,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因此,从不停下奋进的脚步,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可以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自信自立,履行好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用优异的成绩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了满意答卷。

自信自立就是走好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这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往无前,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底气和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使命,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为解决贫穷问题,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许多党员干部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立、接续奋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战役,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自信自立开创新的伟业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伟大成就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伟大事业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新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坚持自信自立,以更加积极的担当精神为开创新的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以自信自立的精神推进改革创新。自信自立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要不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改革实践中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一再证明,只有自强自立、开拓进取,才能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羁绊、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以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敢想的闯劲、敢试的拼劲、敢干的韧劲,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和坚定决心推动改革创新,以执着毅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以自信自立的精神肩负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响亮宣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一时代背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巨大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以自信自立的精神赓续传统文化。“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世界东方,正是因为在时代变迁中留住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守住了自己的文化之魂。当前,必须保持坚定的理论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贯通起来,在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必须保持坚定的历史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觉意识,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着力挖掘和弘扬那些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保持坚定的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拓展国际传播途径,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