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蟹肥景美,慢生活迷倒八方客
2022-11-22 09: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关键词:#生态宜居#

溱湖鱼鲜,簖蟹肉肥。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地处里下河水乡腹地,坐拥国家5A级景区溱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在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湖南村榜上有名,是泰州唯一入选村落。

靠水吃水、因水而兴,湖南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做活乡村休闲旅游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农人”:荷花池畔,慢享生活

走进湖南村“五亩半”民宿,婆娑树影投射在古朴的老屋上,勾画出一幅简朴自然的水墨画。老板孙爱勤正在小花园里修枝剪叶,木质茶几上,是给客人准备的一壶清茶。

“我是村里的外来媳妇,十几年前买了村里废弃的学校校舍,想办工厂,后来因为产业不景气而作罢。随着旅游业发展,我想把这个地方利用起来,国家倡导乡村振兴,我也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孙爱勤说,这些年,溱潼旅游业渐入佳境,湖南村碧水环绕、风光秀丽,像一块璞玉被人发现被人欣赏。2018年,她开始一点点打造民宿。

从刚开始的3间客房和一个茶室,到现在6间客房和两个活动室,所有客房逐渐升级。孙爱勤说,是对这里环境的留恋和客人们的肯定让自己坚持了下来,她希望住客能在这里找到“小时候在外婆家”的感觉。遵循质朴自然的原则,孙爱勤凡事亲力亲为,既当设计师,又当木匠、瓦匠、漆匠,“我想在保留乡土外貌的基础上,体现里下河风情,让客人在荷花池畔、竹林深处,感受到鱼米之乡的清雅和灵秀。”

邻园香、听竹居、荷花房……一个个别致的客房名称,将住客带入恬淡的水乡之旅,尽享水乡慢生活。

“这些年,村里变化很大,路变宽了,夜晚有路灯亮着,一些原先闲在家里的人员都找到了工作,农民收入增加了。”孙爱勤说,“干部会主动问询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帮着联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很多朋友一直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顾客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撑我,让我十分感动。这些正向反馈,促使我努力做得更好。”下一步,她打算增加一些便于游客参与的项目,比如木工坊、陶艺作坊、手工缝纫等,让传统技艺得到传承,让民宿不仅是休闲场所,更成为人们深度连接和交流协作的心灵驿站。

村干部:旅游与农业互惠,企业与农民共赢

湖南村今年最火爆的旅游项目,莫过于“潼享田园”露营地,一到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在这里安营扎寨。村代理党总支书记周奎说,2019年,借助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契机,村里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携手泰州市潼享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流转原有零散土地及水面,集中开发,打造集农耕体验、果蔬采摘、乡村捕鱼、土灶餐饮、精品民宿、休闲娱乐、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田园体验循环经济发展平台“潼享田园”。如今,“潼享田园”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在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0万元收入,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互惠互利、企业与农民的共享共赢。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人、财、地”三要素。周奎说,在“人”方面,湖南村着力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成立了旅游行业自律协会,通过一系列政策奖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在“财”方面,先后上争各类财政资金5500万元,村自筹200余万元,引导村民参与、民资投入,将“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在“地”方面,先后整理、打造刘家垛区域,实施部分区域整体搬迁,将空关房统一交由村打造民宿。

凸显个性和特色,才能使乡村旅游拥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湖南村在旅游定位上,侧重与溱湖旅游景区、溱潼古镇和泰州华侨城的错位联动,以生态景观资源和传统村居格局为主,打造具有乡土气息、展现乡风民俗的旅游体验区,重点发展田园民宿、农家菜体验、农事活动体验等,构建“旅游+农业”格局,引导游客体验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水乡风貌。

一条小船、一支小橹、一曲小调,勾画出韵味十足的水乡风情。通过打造“摇橹产业”,让一些妇女转型成为摇橹的船娘,不仅解决了村民土地流转后的就业问题,还每年为集体增收200余万元。2016—2021年,摇橹船项目为村集体增收约1200万元,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水乡“摇”出了好日子。

周奎坦言,目前“潼享田园”还处在乡村旅游的初级阶段,除了种植花草、蔬菜之类供游客观赏,以及提供一些烧烤、露营项目,尚缺乏更有特色的产业模式。他期待,吸引更多有想法的投资人,高规格设计、打造村里的乡村旅游,以全新的理念和风貌进一步展现田园风光、延长富民链条。

“原住民”:青砖黛瓦,生活如画

湖南村三面环水,小村生活宁静祥和。69岁的村民徐邦俭感慨地说:“现在的条件好太多了,住的土坯房变成了瓦房、楼房,曾经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我们就生活在风景如画的环境里。”

地势低洼一度制约着湖南村发展。2000年起,姜堰区积极引导溱潼地区旅游业发展,湖南村抢抓机遇,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如何做优环境、让“高颜值”增添“附加值”?为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湖南村从硬件配套和环境管护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成民俗展示场所、星级旅游厕所等。徐邦俭说,鲜明的旅游标识系统、体现水乡特色的游船码头、连心桥、亲水平台、百姓大舞台、“乡情榆树”等景点,让许多游客来过一趟还想来。

建设过程中,湖南村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利用村内河坡地、空闲地新建了民俗广场、停车场、溱湖渔市等,延续村庄肌理;使用青砖小瓦、土坯竹木等建材,延续地域建筑特色;通过河道清淤护坡、桥梁码头建设、增设扳罾簖网等,打造水上游线,重现水乡风貌。

旅游兴,百业旺。随着土特产销售、民宿业蓬勃发展,村民钱包越来越鼓。景区保洁员、船娘等新增岗位,也让村民多了一份旅游收入。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积极回响。湖南村依托丰富的农旅资源,深挖里下河乡土民情,带领村民走上幸福之路。启示有二:一是坚持特色发展。保护好里下河水乡的优美生态环境,围绕特色农旅产品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差异性和高质量是形成竞争力的法宝,也是增加客源和收入的保障。二是联动社会资本。村集体与专业公司共同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聚齐“人财地”三要素。让好的理念和好的政策撬动更多资金资源,建成农旅融合的立体化、综合性产业集群。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