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清晨,阳光缓缓洒向古城扬州的大运河畔,伴随着文昌阁旁的钟声,仁丰里的街坊们亲切地打着招呼,孩童在街头巷尾恣意嬉戏。一盏浓茶泡开,师傅们捏着精致的早点,评话、篆刻、剪纸、古琴……各种非遗文化展示空间好不热闹。
历经八年“文火慢炖”式渐进更新,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千年古巷仁丰里在去年“掀起盖头”,唐代“里坊制”鱼骨状格局街巷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冬至到七夕、端午,一场场民俗文化节活动以绝佳的沉浸式体验吸引着众多游客,热闹劲、烟火气、文化味在700余米的街巷中交融共生。古巷焕新颜,广陵区政协委员、汶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宁,作为推动者及见证者感慨良多。不久前,他带领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10名澳门籍大学生代表走进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寻访、体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技艺、老街原住民生活现状等系列大运河文化元素。
在行走中体会生活、在实践中传承文化,这样的研学活动在仁丰里已成为常态。杨宁说,作为城市改造的一种新探索,仁丰里走出“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这样一条保护、创新之路,广陵区政协一场场凝聚共识与智慧的协商议事活动不可或缺。
大运河扬州广陵段自北向南全长15余公里,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文化景观带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带,也是大运河扬州段中文化发展基础最好的区域。“让各个文化空间把自己的优势资源拿出来,再整合到一起,串联起以永乐琴坊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以勺池民居为代表的原住民文化、以重构为代表的民宿文化……”伴随着古巷渐进更新的步伐,汶河街道通过“有事好商量”平台持续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在街道、社区、辖区委员企业召开协商议事活动,重点选择一些事关街区发展、改善民生实事的问题开展协商,凝聚起“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宝贵共识。
如何让特色文化产业“精准发力”“好上加好”?扬州市政协委员、广陵区政协常委能度倾心履职,一直在为大运河文化带文峰寺片区的建设奔走操劳。今年6月,他邀请广陵区政协、文峰街道、文旅局、发改委、规划局、各类院校等专家学者代表,牵头举办了一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
协商议事会上“金点子”频出。专家学者认为,文峰寺片区要与三湾公园、高旻寺等景点形成联动,打造好“三塔映三湾”盛景。广陵区政协常委、民进广陵区基层委员会主委、汶河小学副校长余耀建言,文峰寺片区打造要结合实际,彰显运河文化、禅文化,打造东亚文化产业文旅产业高地;广陵区政协常委、经科委主任季安钢认为,要转变思路,进一步突破现状,周边形态要做出差异性,打造别具一格的商业旅居地块吸引客群,惠及周边百姓……就这样,广陵区政协依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先后开展了仁丰里老街区改造及“三产融合”、湾头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三湾片区融合发展、大运河生态环境提升等重点协商议事活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凝智聚力,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正逐一付诸实践。
推动有力,落地有声。为了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广陵区分批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广陵段)提升,其中沿河绿化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作为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底完工,大大提升了运河沿岸的“颜值”。记者了解到,目前二期工程建设也正快马加鞭,致力于将大运河打造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广陵区政协主席王峰说,广陵将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依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各方智慧,融汇各方共识,切实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古巷保护和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高效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