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湖北护士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所在医院的院级ICU(重症医学科),或各专科ICU。到达湖北后,这支宝贵力量大多及时被“对口”充实到当地各医院的重症病区——这里是生命保卫战的最前沿地带。
重症病区的护理日常,并不都是穿梭忙碌地“打硬仗”。一日三餐时分,弯腰的护士在床边一勺一勺、一筷一筷悉心给病人喂饭吃的场景,却是浓缩着某种岁月安宁的柔性写意。而这样的场景,也只在重症病区里才会有。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的赵燕燕向记者介绍,喂饭的病人除了意识不清需要进行吸管鼻饲外,一般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没有力气自己吃饭的、正上着无创呼吸机无法自己吃饭的,甚至还包括“病人自己不想吃”的情形。
赵燕燕是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员,从1月26日起,在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重症病区连续战斗了整整一个月,2月28日刚刚转岗到该院呼吸科。
赵燕燕讲述,一天,当她把病房里的饭发放到位后路过自己分管的14床,发现这位50多岁的阿姨还没动筷子,问了之后,“她摇摇头说没有胃口”。随后,赵燕燕就打开饭来喂给她吃,边喂边鼓励道:“人是铁饭是钢,我们要和病毒打仗,吃饭才是根本。”
通过喂饭的方式鼓励病人吃饭,刘宁利也是经历了太多次,“我就跟病人讲,我知道你没胃口不想吃,但更要多吃,这样抵抗力才能上得来”。今年30岁的刘宁利,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从神经外科ICU援派的一名护师,目前工作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刘宁利坦承,平时她“确实不太会这么有耐心”和父母拉家常。
表示自己与家人之间平时也不会这么耐心聊天的,还有戚文洁,与刘宁利同龄,同是来自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下两人又并肩战斗在千里之处的同一所医院、同一个病区。戚文洁说,喂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饭“不能热太烫,也不能太凉”,她会反复提醒病人有哪儿不舒服就说出来,与之同时,自己也“一心二用”,时刻留意监护仪上的数据。
基于岗位特质,这些ICU护士们以往从业经历中,给病人喂饭是司空见惯,但“全副武装”之下,尤其戴着厚厚的5层防护手套,动作灵活度严重受制,直接导致劳动强度加大。即便对于拥有21年临床经验的护理老将肖花而言,也不可谓不面对挑战。
肖花是来自镇江市中医院ICU的主管护师,现在距武汉百余公里的黄石大冶市人民医院重症病区ICU。她讲述,正用着无创呼吸机的病人,摘下面罩后不可能一气呵成地把饭吃完,而是要“进食—吸氧—再进食”反反复复。肖花有一次为一位老爷爷喂饭,花了20多分钟,反复摘、戴面罩十几次才将一顿饭喂完。
长时间给病人喂饭,首先就是个十足的体力活。“保持一个姿势,腰吃不消,还有脖子。”戚文洁说。而刘宁利最长的一次喂饭耗时近40分钟,到微波炉上把饭热过两次,“隔段时间我就跟病人说,我先站一会。”
相比之下,体力消耗不值一提。她们一勺勺喂出的“悉心与柔情”,背后却是“勇气和担当”的强力支撑。新冠肺炎属烈性传染病,赵燕燕介绍,喂饭需要“适度俯身、前倾”,讲话时还要贴得更近些,这就与病人之间形成小于0.5米的“亲密距离”,而吃饭中的病人不戴口罩,呼吸道高度开放,“风险还是蛮大的”。
不过,逐一连线采访中记者获得的综合情况是,那边各家医院重症病区里“需要喂饭的病人越来越少”,这正是昭示疫情整体上积极向好的一个侧面。赵燕燕由衷表示,虽然她们在武汉面对和救治的都是“弱不经风”的病人群体,但未来这终将锤炼成一座无比强大的城市。(记者 王景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