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捕渔民的再就业问题,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有别于普通的“上岸就业”,苏州市吴中区退捕渔民宋金珍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自己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实现转产上岸。“小时候,父母就跟我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靠捕鱼为生。”宋金珍是在船上长大,从小便跟着父母到处捕鱼,作为“渔三代”的她,本以为这辈子也会跟家里人一样,延续世代打鱼为生的家庭传统,但随着退捕政策的出台,她开始另谋出路。“国家提出这个政策,很多渔民,都是能理解的。这些年来,我们捕鱼明显感觉到太湖水域鱼类越来越少。对于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大家也很痛心。”宋金珍说,她理解国家的政策,只是自己内心更多的是迷茫,“离开了鱼,我上岸能做什么呢”?思前想后,在吴中区政府的帮助下,宋金珍参加了由吴中区越溪街道开办的中式面点师免费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并获得相应项目合格证书,为今后自己迈入社会,踏入工作岗位,成功取得一枚敲门砖。“这些年来,我们三代人都以渔为生,心里难免会有漂泊的感觉;如今上岸后,还能拥有一项属于自己的实用技能,心理踏实了不少。”宋金珍的爱人感慨。
面对村民提出的困惑“补偿款总归要用完的,我们一辈子在太湖里,也没什么文化,以后可怎么办呀?”, 吴中区临湖镇牛桥村党委书记黄永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处在江南水乡,最多的就是河道,为什么不成立一个河道服务队,让这些在太湖里长大的渔民,继续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工作?有了想法便要付诸行动,随即,黄永志马上向镇领导汇报并促成了想法的实现:全镇166条河道的保洁工作全部交给牛桥河道服务队来管理。“在河道上作业必须水域熟、水性好。在别人看来,这些老渔民毫无用处,对河道保洁来说,他们却是‘宝’!”那些过去靠水吃水的渔民成了黄永志眼中难得的“资源”。当渔民们得知牛桥村成立了河道服务队,纷纷来到村里报名。牛桥村通过组织多次培训,让渔民迅速掌握新工作岗位的要领,实现迅速上岗。“我们渔民,一辈子就和船、河打交道。别看我们没文化,在水里,我们可是文化人!”“祖上世代靠着太湖生存,现在每天为她保洁,也算是对她的一点回报!”截至目前,牛桥村河道服务队已有108名河道保洁员。
自今年实施退捕渔民就业创业专项行动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优政策、拓岗位、提技能”三条线,把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就业创业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立足本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抓好落实,开展集中攻坚,确保退捕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