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内心有光 温暖善良,看社区志愿者在防疫一线发光发热
2020-03-03 22: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海琴  
1
听新闻

“我是一名党员,一名劳模,无论病毒多么汹涌,我应该在一线。”志愿者马连平说,不仅如此他“变身”宣传员、组织者、咨询师、倡导者、资源链接者,带领20名志愿者奔波在防疫一线。这其中还有听力障碍的“无声”志愿者、有退伍军人,有90后也有50后,内心有光,温暖善良,他们共同筑起了社区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

不是不害怕,是习惯了冲一线

80后的马连平已经是一名老志愿者了,高中时与志愿服务结缘,大学毕业后不久成立了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协会,后又转型为爱心传递社会服务中心。疫情期间,他带领中心20多位社会工作者参与到鼓楼、江宁、高淳的街道、社区的防疫一线中,为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同时,组建防疫突击队,为社区居家隔离群众提供防疫宣传、协助筛查和物资采买服务,协助社区24小时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检查、测量体温、宣传防护措施。面对口罩、消毒水等物资急缺的情况,多方联系,捐赠口罩3000只,84消毒液410桶(共8200升),第一时间捐赠给一线防疫点。

马连平说:“我们服务的社区就有确诊病例,不是不害怕,是习惯了冲一线。”据悉,他和爱人2011年在青海玉树参加志愿活动时入的党。

“无声”志愿者,夜晚为无物管小区把门

新冠肺炎阻击战期间,南京市江东街道辖区也出现了确诊患者,江东街道联合爱心传递社会服务中心组建青年突击队,主要服务育才公寓73-85值守点。该值守点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小区属于无物管小区,疫情防控和人员进出入监管任务重、压力大;二是当时该值守点附近已出现确诊患者,大部分志愿者出于心理压力,不愿意到这个点上来。

志愿者张新明和倪斌第一时间响应青年突击队的号召,加入到重点卡口的执勤服务中,每天晚上6点到10点,张新明和倪斌都会准时出现在执勤卡口参与志愿服务。倪斌是一位听力障碍志愿者,虽然不能说话,但做志愿服务却很利索,他懂文字,通过打字、写字进行沟通,前些天下雪降温,他们仍然坚守一线,从不退缩。“我做这点事儿不算什么,把病毒挡在小区门外,把安全带给居民朋友,也算是做了一件有功德的好事。”

90后社会工作者,防控疫情期间提交入党申请书

2月7日上午,杨雪敏到了新生社区,杨雪敏没有看到人来人往的景象,只看到2位社区工作人员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询问得知其他人都出外勤了,有去消毒的、有去排查的、有去北边卡口的、有去小区门口站岗的、有给隔离人员买菜送菜的等等。面对两千余人的庞大服务群体,每个人24小时都像陀螺一样不停转。后加入的杨雪敏作为后补人员,积极询问社区需求,哪里需要到哪里。

抗疫期间,不需要多少言语,服从命令是她的坚守,她尽最大的能力去服从,去执行。她把她的家人留在了村上,等疫情结束了,再让他们回到南京,既保障自己家人健康安全,也不给社区、国家添乱。

从参加服务开始,她的生活就是一条线。开始时她总是热情高涨、充满干劲,但持续了一周高强度工作后她开始有一种疲惫感,但想着有一群人正在守护着她的家人,她也必须用自己微薄之力去守护别人,她就咬牙坚持,并用社工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避免心理倦怠。在志愿服务中,她看到了老党员冲锋在前的精神,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她说:“2019年末时,对2020年有着太多的期盼和幻想,想见每个好友、想去很多地方、想要儿子快乐成长;而今,只希望全世界都来告诉我:已是春暖花开。”

战“疫”当前 军人当先

居民居家隔离期间,吴思凡负责对辖区近500户居民进行地毯式摸排和居民需求服务工作。“我是新生社区的社工吴思凡,有什么情况请及时和我们联系。”这是开展防疫工作21个日夜以来,吴思凡对社区居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让居民最暖心的一句话。这里的“情况”包括居民健康情况、也包括居民生活需求情况和心理需求情况等方方面面,这里的“情况”更是需求,只要居民有需求,吴思凡都会以居民为本,尽可能协调资源满足居民的需求。

吴思凡2019年退伍后就选择了社工这份辛苦而又光荣的职业。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他主动请缨加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中去,疫情防控期间,吴思凡通过居民微信群等移动网络平台,给居民发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知识,为居民答疑解惑;线下到每家每户上门发放疫情通知书,并了解居民户籍、租住、出行史、接触史等具体情况;此外搜集外返工人员信息,并主动上门调查,及时掌握信息并为他们定期测量体温,全力以赴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居民健康与安全。截止2020年2月17日办理人员通行证611张,其中自住295张、租户316张,办理车辆通行证116张。

他说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我们退役军人一定得、必须得冲锋在前、全力以赴,为辖区居民打上一剂强心针”。

守“大门”,为“家门”

疫情防控期间,曹村村在路口设立了值守点,她是轮流值班值守队伍中的一员。她的工作主要就是查验通行证、测量体温,符合条件后再让车辆通过,具体要求是“逢车必查、逢人必检、风雨无阻”。“您好,请出示您的通行证”“麻烦探出身子,测量体温”“您好请下车测量体温,车内温度影响了准确度”“请通行,注意安全”……这是她工作的日常,每天8小时不间断重复这一项工作;或许她做的在很多人眼里是简单的、是机械重复的,但是在寒风中站立8小时,耐心服务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在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不配合的,她会耐心的解释、耐心的阐述检查的重要性,她认为“守好一个卡口,就能村民给多一份保障”,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把自己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克服长时间露天工作的挑战,耐心服务、微笑服务。

作为一名值守点社工,“她守得不仅是曹村村`大门’,更是老百姓的‘家门’。”如果没有一个个这样的“角色”,又如何守住无数村民的“家门”呢!

“看不惯”老婆做社工,老公也来做义工

传递爱心的李静每天协助曹村村守好进村出入口,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李静的丈夫是企业的老板也是一名党员,他看到妻子整日早出晚归奋战在抗疫一线说:“不能给她拖后腿,我也要站出来,为这方生我养我的水土尽一份心力了。”他主动请战,这位有着19年党龄的老党员走在曹村的各个道路出入口,哪里缺人,他就主动要求去哪里支援。如协助社区宣传栏张贴宣传广告,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疫情防控知识;遇到在广场上逗留、聊天的居民耐心解释,劝居民回家,并减少外出;登记、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劝阻外来车辆和人员,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出入的村民。

当社会工作者和党员碰到一起会怎样?应该是“生命影响生命”碰擦出绚烂的火花,李静和丈夫互相影响,扎根一线,共同为曹村居民建立防疫线,共同助力打赢防疫战。

在家,用另一种方式参与防疫

“今日份,红糖肚脐饼,明天2.14愿你们每天都甜甜蜜蜜!“来自2月13日的朋友圈。这不是一条秀恩爱的朋友圈,这些点心都是为禄口街道新生社区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准备的,孔蓉香每天白天做好,第二天由爱人马连平带去给社区的工作人员,这已经是她连续5天为一线工作人员做面包和点心了。

疫情发生以来,新生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一天没有休息过,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听老马说社区的仓库堆放着成箱的泡面,他们来不及吃饭就吃泡面对付,一遍一遍的排查入户,他们熬红了眼睛。“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在一线工作,但作为一位普通的党员,作为一名社工,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尽一点绵薄之力。我希望他们在工作之余,疲劳之时吃上一口新鲜的点心补充体力,也愉悦一下疲惫的身心。“孔蓉香说。

这场战疫是全民的战役,孔蓉香表示,只要大伙儿需要,她就会坚持下去,做好后勤工作,大家一起努力,打赢这场战斗。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海琴 照片由马连平提供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