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乡村史记 | 徐州马庄:文化兴村34年,“煤庄”变“花园”
2020-12-30 17:45:00  
1
听新闻

编者按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江苏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更高质量发展提升小康含金量,乡情乡貌变化巨大,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为此,“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推出“乡村史记”系列报道,8个月来,我们走进全省240多个乡村的田间地头,用笔书写百姓故事,用镜头记录乡村新貌,为决胜全面小康凝聚力量。

徐州是百年煤城,位于贾汪区的马庄曾是一座煤灰弥漫的小村庄。本世纪初,马庄一马当先勇敢转型,在村两委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现在的马庄,绿树村边合,河湖环村绕,再也不见黑“煤庄”的影子。

靠煤而兴、因煤而困,产业转型谋新路

上世纪80年代,马庄是贾汪区青山泉镇的后进村,“每年开总结大会,我们都排到十三四名。”马庄前村支书孟庆喜说,1986年,马庄欠了国家46万元贷款,“那是马庄最穷的时候。”

为了改善马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养鸡专业户孟庆喜被推上了村支书的位置。“当时乡党委书记找我谈话,他说,‘马庄有困难,让你当支书是马庄村父老乡亲的意愿,你的为人、你的能力大伙都很认可,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听完乡党委书记的这番话,孟庆喜回到家,说服妻子把家里的鸡都卖掉,一头扎进村委会,一干就是30年。

如何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贾汪区是江苏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村两委决定开办煤矿厂,“让村民收入两年小变化,五年大变化。”

煤矿厂旧照

1987年元旦,伴随着鞭炮的霹雳声响,马庄第一座煤矿厂开建。10个月后,一座年产10万吨的中型煤矿落成。煤矿给村里带来了喜人的收入,马庄三年便还清了外债,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建了两座新煤矿厂。

煤矿厂旧照

2001年,“7·22”矿难事故发生,马庄的三座煤矿全部关闭。“财路”断了,村里的集体收入锐减80%,村民们也意识到,即使不被关闭,煤总有挖光的时候,“靠矿”致富不长久。

“没有办法,只能克服重重困难。”马庄现任村支书毛飞介绍。煤矿关闭后,村两委带领村民由地下的煤炭工业转型为地上轻工业,逐渐形成了以精密铸造、食品、纺织为核心的15家企业。

铜管乐团推动文化活动,奏响小康进行曲

煤矿让村民变富了,马庄村的不良风气也开始渐渐滋生,家庭邻里纠纷、酗酒闹事、聚众赌博频现。

“人们富了口袋却空了脑袋,这还能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吗?”1988年,孟庆喜召集了村里20多个音乐爱好者,组建了马庄村农民铜管乐团。一个小小村庄,为何要成立如此时髦的西洋乐团?孟庆喜解释道:“村里有人会铜管,马庄有这个基础,组建乐团能带动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没时间去做错事,另外也能提升马庄社会知名度。”

马庄铜管乐团

村委用3.7万元为乐团配置了单簧管、萨克斯、雅马哈电子琴等专业设备。可“泥腿子”玩西洋乐并非易事,乐团成员王飞回忆,第一次看五线谱时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个小蝌蚪上上下下,不知道啥意思,我认识它,可它不认识我。”

农忙拿锄头,农闲拿乐器,村民们不认孬,硬是玩了起来。2007年,马庄农民铜管乐团在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市参加第八届国际音乐节,凭借铜管演奏加中国特色舞蹈的独特表演一举斩获团体二等奖。“铜管乐的发源地是西方,本来担心去那边会被嘲笑,没想到最后还拿了奖,好几个女同志都流泪了。”提起获奖,46岁的王飞至今都激动不已。

马庄铜管乐团现任团长孟辉说,2016年以来,乐团开启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承接了许多商演,乐团成员每个月能挣2000到5000元不等,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以乐团为依托,马庄还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每月1日的升旗仪式、元旦晚会、元宵灯会、节日庙会、夏日乘凉晚会、农民运动会等等。1993年,马庄办起了周末舞会,每周五晚上7点,1600多平的村大院就变成大舞台,村民们踏着鼓点伴着欢快的旋律翩翩起舞。

马庄周末舞会

对于这样的“盛会”,老矿工徐传良一次都舍不得落下。“我以前下煤矿,日子太苦了,每天洗脸、洗澡、洗衣服的水都是黑的,现在做钢材生意,一年二十万没有问题,心情也舒畅了,没事就跳跳舞。”

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过去存在的那些陋习一扫而空,在村里再也没有生存的土壤。

环境变化带动乡村旅游,绘就煤庄蝶变图

2012年,随着村旁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建成,马庄村向旅游经济转型,将文化展示融入旅游之中,马庄的又一“代言人”——中药香包登场了。

中药香包是徐州农村广为流传的民俗工艺品,近几年来,马庄大力扶植香包产业发展,陆续建成了香包客栈、香包大院、民俗手工坊等。

“马庄有一块中药种植试验田,我们自己种植中药放入香包,有预防感冒的、提神醒脑的、还有安神助眠以及治疗鼻炎的,美观又实用。”马庄妇联副主席厉慧卿说。

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庄村视察,被村里的香包吸引,购买了纯手工缝制的中药香包,马庄香包更是火遍全国。据厉慧卿介绍,2019年,马庄香包销售额达800万元,今年6月份的一场抖音直播中,仅2小时卖货32万元。

马庄妇女缝制香包

马庄的香包材料由村里统一采购,村里妇女每日手工缝制香包,计件拿薪。62岁的夏桂美2016年就开始缝香包,平均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在这里不仅能挣钱,还能跟大家一起聊天,幸福指数都提高了。”她说。

妇女们都来缝香包,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也少了。马庄妇女工作小组长夏莉说,婆婆王庆荣每天准时去香包大院上班,85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马庄有三宝,乐团、香包、婆媳好。”夏莉已经连续10年获得村里“十佳好媳妇”称号,她告诉记者,家庭和睦是马庄的另一张名片,“不光我们家和谐,我们全村的家风都非常好,这是以小的家风带动大的村风。”

“杏花村”农家乐

看着昔日煤庄日渐向好,村外的游子也纷纷“还巢”。2017年年底,退伍青年孟成回乡就业,成为村委办公室一名宣传工作人员。2018年5月,在无锡从事钢材生意的徐娇返乡创业,在村委会南墙西边做起了农家乐生意,雇佣10多位村民一起经营“杏花村”,每月收入达15万元。“我从小在马庄长大,现在的马庄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一下雨就是泥的穷村子了,这里是我们的根,外出的人看到这些变化,肯定想回来。”

马庄街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徐州;马庄村
责编:陈淼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