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为刘成教授,正在参加云端会议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徐春晖喻婷童棹凡)“历史的记忆、历史的教育,应该与和平的教育、和平的未来相联系。”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南京——从世界残墟城市到国际和平城市”云端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南京大学和平研究所所长刘成教授作《和平学视阈下世界和平的机制与展望》报告,从战争的文化原因、区域合作的机制、战争禁忌、创建国际和平城市四部分展望和平。
回顾战争史,刘成认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是战争和暴力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每个国家的文化、宗教和民族虽仍存在,但已经融合。新冠疫情之后,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事实,这种情况下,发挥和平的潜能尤为重要。“以国别、民族和宗教文明来区分文化差异性,已不再准确。所谓的差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距,而是一种文化的时间滞后,是人类身处不同历史阶段呈现的不同表现。如果我们用发展的、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就会发现不同文化中的共同性。”
为了构建世界和平和区域合作,除了采用新视角,还要采取新机制。刘成指出,可以采用圆桌机制进行调解。“就像小孩玩的拼图游戏,必须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放在非常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实现和平的远景。”刘成还特别提到,人类的未来要从“禁止谋杀”发展到“禁止战争”,要有一种国际法来禁止战争。“不要讨论要不要,而是在要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未来的某一天战争会成为人类社会的禁忌,而在这个不可转折的转折点后,人类将不会再有战争,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大屠杀的可能性,和平的种子也终将长成世界的和平之林。
刘成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的父亲在南京大屠杀时已经记事,亲历过那段惨痛历史。刘成作为联合申报人,见证了南京于2017年成为世界第168座国际和平城市,三年来这座城市一直向世界传递着和平愿景。
和平城市的建设是对创伤历史的最好记忆与修复。南京和平城市的建设承担着和解的重托,真相、正义、宽恕、和平植于和解的全过程。“和平城市建设要辨别与弥合不同历史记忆关系,通过对话促进‘共同记忆’的生成,要揭示战争的本质以及研究和平的世界意义,从‘批判罪恶’拓展为‘倡导和平。”刘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