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了联组会议,在听完委员们的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牵涉到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微观,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人深刻领会,真切付诸行动,方能不辜负总书记对教育发展的拳拳爱心。
把“立德树人”作为发展教育的核心价值及行为准则。教育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标明了我国教育鲜明的政治及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属性。为达成这种属性,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因而“立德树人”既是思想引领,也是教育行动的纲领。作为教育人,我们必须明白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这样的人首先是有德之人,德是人称之为人的首要及核心要素。为此,我们要全面加强生动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之精神,使政治素养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把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实践的基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时刻瞄准这个方向,也要把这个培养目标作为我们教育行动及教育效果的测量之尺。若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且有个性的学生,必须实施全面融合的教育,也就是要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五育共兴,从而进行综合育人。为此,五育既相对独立,又作为统一的整体。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在坚持德育红线贯穿各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等各育的特定功能,才能整全地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
把优质均衡作为教育高质发展的事业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有着丰富的评价标准,针对当前我国的国情及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以追求公平正义及高质量为取向的教育体系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当然,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各教育阶段本身的优质发展,但是围绕国民素质普遍提升的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支撑,这种支撑就是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就是当下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不是搞平均主义,而首先是各方的发展,但这样的一种发展是平衡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无论是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遵循这个原则。只有这样,不同阶段的教育及不同区域的教育才会表现出高质量及良好持续发展的状态。为此,每个学段都要根据自己的特性及任务,进行结构化体系化的设计与实施,在不断发展中走向高质量的均衡。
把师德高尚、业务精专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恒久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任何事业的高质发展都是由高质量的人做出来的,教育事业发展也不例外。教师,这个伟大的称号相对于其他从业者还有着不同的意义与要求。业务精专只是优秀教师基本的要求,也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教师才有可能在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基础上体现出时代发展的新内涵,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支持者、服务者。教育者要在业务精专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师德高尚,或者说师德高尚首先在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为学生及教育发展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育行为中时刻体现“教育爱”,身体力行,诲人不倦。因此,处于教师队伍之中的人首先需要自强不息。当然,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考虑,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要实现“精准扶贫”,要加强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而促进区域及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把协同治理作为整治教育现实弊端的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无限发展的,事物发展是有规律性及阶段性的。我们国家的教育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还处在发展的不完满状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明确提到网络污染、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现实的教育问题。目前教育发展不如意的现象有的表现出来的是矛盾,有的是问题。但无论是教育矛盾还是教育问题,光靠教育内部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比如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治理的问题。客观地说,只要有教育市场就会有教育培训,我们不能也无法完全取消教育培训。在发达国家,教育培训也是客观存在的,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教育培训针对不同的教育人群与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校外教育培训进行引领与管理,消除不好的教育培训,这就需要社会的力量统筹发力,协同治理,为消除教育的疾病作出贡献。
孙向阳(作者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程教材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