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2020-12-16 15:27: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编者的话 11月30日,以“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主题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7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江苏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本期“参事”版摘编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奋力打造现代化示范区

洪银兴 (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资深教授)

如何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可考虑打造几个现代化示范区。一是创新示范区。江苏创新型经济起步早,创新水平比较高,这几年产业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共同富裕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专门谈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区别,最明显的不同是我们追求共同富裕。江苏的共同富裕在全国做得较好,当年的苏南模式就非常成功,苏南模式就是集体富裕的模式,可考虑在共同富裕方面建立现代化示范区。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江苏工业化较早,制造业比重较大,所以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如果江苏在这方面能够做出成果那就很好,特别是这次总书记在南通、扬州视察后,对这两个地方的生态环境给予非常高度的评价。这方面的成果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中国现代化所处的历史方位

钱乘旦 (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院长、教授)

现代化的起源在西欧。20世纪初,全世界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浪潮,这就是世界现代化、全球现代化的开始。其原因是什么呢?文明的底蕴在发挥作用,这不是偶然现象。文明回归的现象现在变得非常突出,古老的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恢复了自己、取得了自信,形成了世界整体的现代化。

现代化有三个任务:一是建立现代国家。现代化必须在现代国家的框架内来进行,学习西方现代化的经验首先必须要建立现代化国家。二是发展现代经济,要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的工业经济。三是建设现代社会,这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触及社会各个层次。我们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建立现代国家的任务基本完成,标志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发展现代经济上,我们完成得相当不错,但仍然存在问题,虽然经济体量是大的,但在尖端科学、领先经济领域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建设现代社会涉及众多问题,如养老、住房、教育、法治、社会管理等。十九大报告在各方面都强调必须要建立现代社会,这是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且一定要好好完成的。

向创新引领的高端工业化转型

唐 杰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湾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深圳转型的过程就是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走向创新驱动的过程。从装配到山寨生产、模仿生产,从电子表、VCD和DVD,到5G生产和研发,深圳从一个很低的水平起步,到现在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创新中心。

深圳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高收入陷阱,向上面临和发达国家、发达城市高端的技术竞争,向下又要受到低收入、中低收入国家和城市的成本竞争。不向高端走就要被卡脖子,向上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核心产业是关键。在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要把科学转化成产业,要创造更新的科学成果,不再跟着别人,走向引领的位置,把科学和产业合成。

深圳未来要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就是深圳全面进入科学引领的新时期,大规模的科学创新、大规模的科学投入、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投入。目前正在建设两个科学城,一个是光明科学城,集中做AI、脑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另一个是西丽湖科教城,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学校的科研力量,力争使深圳从传统的工业化向创新引领的高端工业化转型。

唐 杰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湾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现代化建设要尊重规律和国情

何传启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现代化建设怎么建呢?尊重规律,尊重国情,理性选择。

现代化具有阶段性,第一次现代化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第二次现代化是以经济质量为中心。现代化是非线性的,包括三个转型,一个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二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三是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现代化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新科技,新科技推动新产业,新产业推动新经济,新经济推动新社会,新社会推动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全面实现现代化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现代化任务很重、难度很大,全国平均水平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但上海和北京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底线。中国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路径是综合现代化路径,弯道超车、迎头赶上。模式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质量为主题,落实新发展理念。重点选择是向生活质量进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满意度。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周晓虹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

采取各种积极稳妥的方针、政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是建设现代化江苏的不二法门。

根据江苏的情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本途径为:第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差别。第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传统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一产业及农业的比重,在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第三,职业结构的分化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职业分化又必然会导致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和声望等方面的经济与社会差异。第四,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通过健全法制和有效的税收体制以及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护下层收入群体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国民财富合理而有效地向中等收入群体流动,同时加强对中间阶层本身的法律约束,以避免他们也使用或寻求使用特权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招致中下层群体的批评和抵制。最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因素在于发展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应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抢占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资源主动权

任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定位应该从管理、科技、产业三方面展开。要具备领航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的趋向,抢占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资源的主动权,开拓高端生态产品和产业升级的先河。

有四点建议:一是拓新生态环境与人民健康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关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企业自治良性互动的规范体系。二是着力推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利用现有新技术包括新能源、生命技术、新材料、5G等,为整体产业现代化升级奠定良好基础,尽快建设从产品创新到生产供给这样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升级体系。三是重新塑建创新引领的新局面,从智能化、智慧化包括环境健康信息和人体大健康体系来支撑江苏生态文明治理目标实现。四是支撑生态环境健康标准体系。过去,我们只有政策而没有标准、没有规范,在生态文明需求方面,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实际上达标,但从健康角度考虑却都不达标。标准问题未来一定要足够的重视。

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江苏作为

刘志彪 (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江苏带来挑战:一是现在全球化格局颠倒,主场全球化能不能继续走在前面;二是内需作为虹吸全球资源的重要力量连接国内外市场,如何继续提高可支配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村地区、苏北地区的居民收入;三是江苏如何在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示范作用。其中,南京如何在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中当好枢纽。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定扩大内需基础,把出口导向经济转为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为此要调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差距、城乡发展条件和收入福利差距、苏北苏南发展条件和收入福利差距。二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把建设统一大市场置于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创新主要靠国内市场。三是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四是建议江苏集中资源高标准建设若干个全球产业链集群。

推进江苏法治现代化走在前列

夏锦文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江苏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江苏法治现代化,全面系统提升江苏法治现代化水平,真正使法治成为江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是高质量立法走在前列。不断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突出精准供给,加快形成支撑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的法规体系。二是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进一步推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法治化。持续优化政府营商环境,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三是公正廉洁司法走在前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四是社会治理法治化走在前列。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智慧化网络服务平台,强化科技赋能和多元主体参与。五是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走在前列。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江阴样本

张二震 (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江阴是苏南模式的代表,具有发展实体经济的基因。江阴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的指标体系共45项指标,2019年已经实现97.45%。

江阴试点经验有以下四点:一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从小康到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试点,江阴紧紧抓住制造业不放松。各类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以及产业链的高中低环节都很重要,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要发展。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低端环节不是低级环节,都是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要实现转型,实现智慧化和绿色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三是坚持实事求是,走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江阴正在抓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四是党建引领方面江阴做得很突出。从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到村强民富的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从县域治理江阴经验的创造到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推进,各级党组织、党员发挥了应有作用。

增强粮食安全的内部定力

朱 晶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粮食安全将面对以下挑战:一是“想挡挡不住”。粮食在生产的同时又要进口,进口量超过需要量。二是“想做做不了”。种粮不赚钱,要给农民补贴,用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粮食,让农民回本,但最低收购价有可能高于市场均衡价。三是“想进有风险”。除粮食外,大量的食物品种要从世界市场进口,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使世界局势不稳定性增加,国际贸易体系和规则不确定性增加。四是“想为难作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总是遇到问题,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对中国的态度不是很友好。

怎样增强内部定力?第一,强调产量的同时要强调竞争力,否则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使得自给率降低。要打造高标准农田、推进科技研发,降低市场主体粮食生产成本。第二,强化制度设计和贸易谈判。国内政策制定主要考虑到国内怎么促进粮食生产,但对于国际规则考虑不够。第三,进口要多元化,包括走出去,在全球粮源分布和主动获取资源上做更多工作。

标签:示范区;江苏;江阴
责编:刘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