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二七一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以大都(北京)为京师。
隋唐运河历经战乱,到了元朝初年已不复畅通。而随着王朝中枢北移,原先以中原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运道亦不合时宜,开辟经山东入京的漕运通道成了新王朝的当务之急。
至元十九年(公元一二八二年)十二月动工的济州河是南北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关键运段。工程完工后,漕船过了淮河用不着向西绕道,行程比以前缩短了三分之一。为了解决山东境内运河的水源问题,至元二十六年,朝廷又役伕三万开挖会通河。至元二十九年,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竣工,至此,杭州经由山东到大都的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庞大的漕船编队从江南起航,扬帆三千五百余里,可以直抵大都积水潭。这个长度尽管比隋代运河缩短了一千八百里,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如果把大运河比作一条时间之河,那么夫差、杨广和忽必烈则分别站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旧王朝灭亡了,但大运河还在,在它的视野里,有着比王朝兴衰更值得关注的风景。
依然是淡淡妆、天然样,带着日月星辰的顾盼和四时不衰的传奇,大运河即将流过匆匆登场又匆匆谢幕的元王朝,流进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明清大一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