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沟通江浙

中国的历代帝王大多定鼎于北方,目光又往往关注着更北方的大漠边关。在他们中间,隋炀帝杨广比较早地具有南方意识,一个日益富庶和觉醒的南方正以它精美而富于灵性的生活方式进入北方的视野。在大隋帝国的旗帜下,南北财货融会贯通,八方衣冠各竞风流,这才是泱泱大国应有的气象。大业元年(公元六〇五年)三月,杨广登基不久即连下两道诏书,宣布开挖通济运河和重开邗沟运河。

通济运河由洛阳东下山阳(淮安),邗沟运河由山阳南下江都,两条运河全长二千余里,黎民之怨,苍生之血,史不绝书。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一项惨无人道的工程,却绝对不能说这是一项愚蠢的工程。大运河的开凿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渴望与杨广个人风格的统一。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强权的推动,这中间既有生灵涂炭的孽债,也有国家和民族的整合之功。

大业四年正月,杨广又征发河北军民五百余万开凿永济河,引沁水南通黄河,北抵涿郡(北京)。而作为大运河最后完成的段落,江南运河的开通则把永济河、通济河和邗沟一直延伸到钱塘江畔的余杭(杭州)。至此,南北大运河全线告成,时在大业六年。

大运河的通达是全方位的,大运河通了,中国的血脉也通了,大运河活了,中国的精气神也活了,大运河容光焕发,一个让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大唐盛世正在仪态万方地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