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思想周刊·政声】用心用情讲好秦淮故事
2019-09-10 07: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三做谈

秦淮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守正创新”要求,坚持守信仰、守阵地、守底线、守精神家园,不断创亮点、创特色、创品牌、创工作新局,以“讲好秦淮故事”为总抓手,谋篇布局做好“四篇文章”,用心用情讲好秦淮故事。

做好“虚功实做”的文章。打造理论武装的“秦淮头条”。区委中心组“新视野讲坛”、区机关“勤廉学堂”、街道系统“书记讲堂”、市民群众“道德讲堂”同频共振,构筑起覆盖全区的四级理论宣讲阵地。选优配强区委宣讲团和基层宣讲团两支队伍,开展分众化、差异化、菜单式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破题属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对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邀请网红思政名师徐川为全区百名思政课教师授课。召开校地座谈会,签订共建协议,开展校地中心组联学共建,达成共设“川流不息”思政课工作室、共建区融媒体中心、共享思政公开课资源、共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共创文艺精品、共办文化活动等多项实质性成果。

做好“老酒新酿”的文章。老经典赋予新内涵。成立“秦淮文化艺术研究院”,系统梳理秦淮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形成以秦淮河、明城墙“一城一河”为核心,科举文化、报恩文化、非遗文化、郑和文化为支撑的“1+4”故事线,弘扬蕴含其中的为国求贤、感恩报国、工匠精神、和平发展等时代精神,运用到核心价值观的秦淮表达、老城南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秦淮故事”文艺创作、“秦淮礼物”文创产品开发、“夜泊秦淮”主题酒店建设之中。老品牌点燃新活力。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今年联动西安举办双城灯会,首次实现“双城多点”亮灯、首次推出灯会主题曲、首次发布灯会大数据,实现两个效益双提升,观灯人数屡创新高,并走出国门,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老课题焕发新魅力。打破主题教育就是听报告、看展览的老套路,发展成绩请人民评判、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举办“喜迎十九大”“辉煌40年”“致敬70年”三个“万人看秦淮”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社区群众、两代表一委员、文化名人、国际友人、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5万人次,实地参观秦淮建设发展成果,感受秦淮之变、发现秦淮之美。

做好“小中见大”的文章。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出一批小微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小转角发挥大功能。用产业思维做事业,活化利用街头转角有故事的小微空间,建设100处融地域文化展示、全民阅读、资讯查询、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驿站,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小视频实现大传播。围绕“我们的节日”、科举博物馆申报全国十大精品展、“桨声灯影大咖故事会”等主题,策划制作现象级快闪产品,全网总阅读量超10亿次。制作推出“美丽秦淮我的家”系列短视频,阅读量50万+,点赞量过万。小评论讲清大道理。在“秦淮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微言堂”,邀请百姓名嘴、资深专家每周一评,区委书记亲自参与,逢重要讲话、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必发声,并集结出版《理上网来》,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小滴灌滋养大文明。以“润”文明为主线,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秦淮表达。连续11年举办“凡人风尚”活动,200多位身边好人让文明典型可亲可近可学;以历史典故、道德礼仪、邻里佳话等为内容,“微地名牌”“微文化墙”“微博物馆”遍地开花,讲述百姓家门口的人文故事。常态化开展雷锋常驻夫子庙、青春闪亮新街口等志愿服务,擦亮文明创建窗口名片。

做好“从无到有”的文章。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首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由省委宣传部授牌、省市区校共建的江苏网络文学谷运营一年,入驻知名网络作家23位,引进网文企业16家,推出《长干里》等现实题材精品,集聚全省60%的网文平台、贡献全省80%的网文产出。“网络文学书店”“网络文学客栈”等一揽子项目加速推进,构筑中国网络文学精品生产高地、中国泛娱乐产业发展策源高地。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及新媒体产业基地落户秦淮,打造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新高地。同时,布局建设小剧场群,推出《桃花扇》等经典曲目,让戏剧重生在秦淮河畔;推进秦淮故事系列影视化,大型纪录片《秦淮河》完成后期制作。我们将充满自信,面向世界,用心用情讲好秦淮故事,让诗与远方在秦淮这个最有故事的地方美好邂逅。

(作者为南京市秦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何素玉)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