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本科女学霸斩获国际科研大奖
2019-08-14 07:25:00  来源:浙江大学  
1
听新闻

  用来奖励在材料研发、高品质测试平台开发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人才的第十届ZwichRoell年度科学奖不久前揭晓。其中铜奖花落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毕业生赵雨婕。赵雨婕是这一奖别唯一的本科获奖者,其他三位则是来自牛津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博士后工作人员。

  从科研小白进阶到课题组中坚力量

  大二参加浙江大学的校级科研项目SRTP,大三申报国家创新创业项目,大四用毕业设计内容生发出来的项目获得国际奖项……参加科研才不到三年的时间,赵雨婕一次次取得进步,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她获奖的研究课题有着很强的创新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规范的力学测试。

  大二刚开学,还没有任何科研经历的赵雨婕就和当时的室友一起联系到了浙大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彭华新老师,申请加入了彭老师的课题组。一名本科生进入到“大佬”云集的实验室,赵雨婕也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实验做不出来的时候,数据一直算不对的时候,她也会感到挫败感。但赵雨婕通过从失败中找原因、吸取教训走出迷局。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是赵雨婕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刚进课题组的时候,赵雨婕在一次偏置磁场下对材料进行改性的实验中,中途换样品时没有关闭磁场。当时课题组的学姐就指出这是不严谨的,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秒,但也可能成为造成实验失败的因子。从那之后,赵雨婕对实验操作日益严格,在很快的时间内养成了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优秀的背面是数不尽的日日夜夜

  大学四年,一项专利,两篇第一作者的SCI,两篇国际会议论文……赵雨婕优秀的背后,又有着多少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呢?她有个工作作息叫“716”:即早上7点,凌晨1点,每周6天,虽然老师不提倡大家熬夜科研,但是有时候面对解决不出来的问题,总是想着熬夜做完了再回去。

  今年3月,赵雨婕收到了三所世界名校的offer,最终她选择了去物理专业常年位居英国第二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加入欧洲历史最悠久的EPR(电子顺磁共振)课题组直接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忙碌了半年的申请,在赵雨婕的口中,那些种种辛苦也只剩下轻描淡写的一句,“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厚积薄发,前期的时间投入必不可少。”

  每周逛一次博物馆,学霸的单休日这样过

  赵雨婕最喜爱也一直坚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逛博物馆。她和课题组同伴每周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去博物馆看展览,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粗粗算来,一年有30多次。在看展览的时候,赵雨婕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去观察每一件文物,去观察分析文物制作所使用的材料,去分析它背后的原理,还会思考类似于“青瓷、白瓷所含的不同元素”“瓷器上冰裂纹的产生原因”“元素决定颜色的控制”“烧瓷器的温度范围的控制”等专业话题。

  花很长时间去观察文物,结合学科知识“品鉴”文物,让赵雨婕有了更多角度的思考、更发散性的思维,也让她从博物馆里面找到了更多的启发。“每次逛完博物馆我们还会写报告,整理出自己看到的有趣的现象,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体系。”

  来源:浙江大学(ID:zdnews99)

  作者 李荣炜

标签:课题组;科研;中坚力量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