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智库丨保持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定力
2019-07-30 07: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康宁  
1
听新闻

  2019年的经济工作已经进入“下半场”。回顾过去半年的经济运行,有不少“亮点”值得总结,更要在总结的基础上,立足当下,准确研判形势,重点做好下半年的工作。

  2019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更加趋紧的外部环境,江苏仍然交出了一份颇有亮点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江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高于全国增速,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不仅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而且经济结构继续得到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呈现加速态势,发展效益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江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增速达到了8.2%,说明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地位在发展中进一步得以体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也达到6.4%,快于一般工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逐步上扬,逐渐摆脱“谷底”徘徊态势,上半年实现4.1%的增速,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的贡献逐渐加大。最能呈现“亮点”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和8.6%,上半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2.16万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逆势呈上升式增长,充分说明江苏经济发展的质量“成色”以及聚焦民生的发展导向。

  就经济运行而言,无论是全国还是江苏,2019年下半年依旧会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遇到的困难并不会比上半年少,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更多,压力可能会更大,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应对新形势的能力。

  首先是经济下行“通道”的惯性作用将会累积加大,对增长的合理区间形成较大的挤压。从全国情况看,有部分省份地区经济增速落在合理区间以下,江苏也有少数地区经济增速不尽理想。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确保全省全年经济增速实现预期目标仍要付出艰辛努力。其次是投资、消费等市场发生新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历来可作为一个先期指标观察经济运行情况,理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该是略高于GDP的增速。尽管经过努力,但无论是全国还是江苏,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处于较低区间,落后于经济增速。从江苏的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要加以高度重视,只有充分的投资才能确保一定速度的增长。此外,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有增无减,外部需求总的来说是继续乏力,并且程度有所加大,对经济运行也会造成不小冲击。

  江苏融入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较深,尤其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加强预警、及时应对,有效抗御风险。对中美经贸摩擦负面影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定要充分估计,尽早和有力度地加强应对,尤其是在促进市场多元化、优化营商环境、指导企业抵御风险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新的机遇正在孕育形成,要增强发展的信心。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国内需求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带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改,中国仍然是全球投资热土等,这些都是新机遇。发展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新机遇,还要善于“转危为机”。从当前时代背景看,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机遇,并善于创造机遇。

  2019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既是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时刻,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要保持充分的定力,把握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平稳健康发展当作一个整体任务,及时应对,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影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制度障碍,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向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增长动能、要发展质量。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既要千方百计实现一定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也要推进改革不动摇,不放松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这方面一定要有充分的定力,摆脱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是“箭在弦上”、没有退路,千万不能为保一时的经济增速又把旧动能重新拾上。假如经济增速和转型升级一时难以兼顾“鱼和熊掌”的话,要有足够定力和气度,不为一两个百分点而放弃对新动能的追求。当前尤其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扩大有效供给和优化供给体系方面做足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其次,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高水平开放格局中抗击风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江苏是开放型经济大省,越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越是要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尽早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格局,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提升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质量。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机遇,充分结合江苏省情,着重在优化规则等制度性开放上做文章,按照国际一流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全球高端要素尤其是创新要素,加快南京、苏州国际化城市建设,把江苏打造成带动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的门户和国际先进产业集聚的高地。

  第三,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尽快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江苏是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省份,历史上国土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保护有“欠账”,瓶颈制约效应更加明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丝毫不能以放弃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总量和增速。即使是在相对落后、开发物理空间相对充足的苏北地区,也坚决不能为接受外来转移项目而降低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上,增强部分落后地区的发展后劲,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接近收官的历史关口,发展中还有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加快补上增强。要防止区域间发展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研究少数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持续不强的个性与共性原因,切实找出有效发展路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目标,至今已快5年。过去4年来,江苏把“强富美高”作为引领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持续推进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质量上发挥标杆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向深入,也必将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江苏特点,彰显“强富美高”内涵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作者为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省政府参事)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