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思想周刊·前沿】原声:“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2019-06-25 07: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如果有人问我愿意做真金呢还是纯钢?

  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你看他在那高炉的烈火中沸腾,烧掉自己身上的一切杂质,然后变成品种多样的钢材,运到农村,送进工厂……

  什么是我们青年的个性?

  钢!捍卫、建设祖国的纯钢!

  ——王杰日记,1963年3月17日

  “王杰!”“到!”

  晚点名的呼点,连队全体战士齐声应答。

  连队门前广场上,矗立着王杰半身铜像,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54年如一日,每天晚上,历任“王杰班”班长都要把老班长王杰的被子打开,清晨再将被子工工整整叠好。“敬一个军礼,叠一次军被,就感觉老班长始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激励着我们做更好的自己。”现任班长王大毛说,这是一种纪念和景仰,更是一种传承和激励。

  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王杰跟随连队担负施工任务,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冬训中,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出现哑炮,他也争着冲上前去排除……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王杰精神经受了岁月的洗礼却从未褪色。“王杰民兵班”第一任班长李彦清,是当年王杰用生命掩护下来的民兵之一。李彦清说:“是王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973年5月,在一次地雷实爆演习中,为保护一名女民兵,排除哑雷,李彦清像王杰一样毅然扑向炸点,导致双目失明。伤残后,李彦清没有消沉,担任起王杰事迹义务宣讲员,足迹踏遍北京、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为部队、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等作报告数千场次。

  在“王杰班”,老班长用生命践行的王杰精神早已化作班魂,无时无刻不在鞭策和激励着战士们。近年来,“王杰班”战士铆在训练场、研究新装备,去年野外驻训超过300天。

  一个人影响几代人,一个班级带动身边集体。如今,“王杰班”已成为部队人才培养的摇篮,四百名骨干走进“王杰班”进行联学联育。“进来的是块铁,出去的都是优质钢。”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勇于担当的生动写照,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李彦清说,今天,弘扬“两不怕”精神,就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像王杰那样平常时候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奋斗终身。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